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三十七章:扶危济困 (2 / 3)
数九寒冬天天在京师外围玩武装游行,还饿着肚子,山西边军怒气冲天,文官们耍心眼以为自己聪明,但边军也不傻,终于一哄而散,一路抢掠往山西逃回。
山西镇也是九边精锐,历尽艰辛到达京师勤王就是如此待遇,就因为大明官员“众正盈朝”,他们不会做事很会玩人,可惜边军不陪他们玩。
本来只要几百石粮食价值不过一千多两银子就可以暂时稳住军心,八千人一天有一百余石粮食也就够吃了,这些脑满肠肥的大人自己家都拿得出,可是没有人真心为军队解决困难,就这样,一支军队因为饥饿而溃散。
大明不仅损失了这几千人马,还多了几千训练有素的敌军,因为许多溃逃的山西边军落草为寇后来成为闯贼麾下的精锐。
大明之所以亡国,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些官僚集团一个个不思报国,成天打自己的小九九,少量的道德君子又能力太差,一个个好心办坏事给国家带来的伤害更加巨大。
京师戒严两个月,物价飞涨粮食斗米要一两银子,这根本不是京师的粮食告罄,而是恐慌引起了抢购。
“众正盈朝”们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太差,连战时粮食必须统购统销按照人头配给都不懂,任由**的行为出现。
由于粮食分配的不平衡,导致恐慌性囤积,这也难怪,没有人能够预知建奴会围城多久。
在没有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富人、官僚当然会想方设法囤积确保自己家人能够饱食。
许多穷人家真的揭不开锅,富人家囤积的粮食吃一年甚至几年都没问题。
这个时候黄胜提前布局的二十几万石粮食发挥作用了,来凤、白赛雪、蓝媚眉带着黄家人挺身而出。
王恭厂新区黄家粮行按照人头义卖大米,每人一次可以买一斗,价银一石两个“华夏通宝”银币。
黄家粮店只收“华夏通宝”,老百姓没有这样的货币啊,怎么办呢?没关系直接去“华夏大钱庄”京师王恭厂分号等值兑换,那里不盘剥老百姓童叟无欺。
本来在京师出现不久的“华夏大钱庄”老百姓根本不注意,经过这一次运作变成家喻户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