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410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1 / 2)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类似的例在历史上不胜枚举,当权者出于这样或者那样的目的,为了掩盖事实的真相,往往不惜大肆篡改史官记录,甚至花费大量笔墨,在市井阡陌穿凿附会出许多虚乌有的流言,用来洗白大众的记忆。其实,这样做也无可厚非,毕竟历史本就是由胜利者所书写,又有谁能够言之凿凿的现在公认的事实就一定真实发生过呢。更何况,所谓的曲解和掩饰,并不全然是恶意的,霍玉的遭遇就是这样一个例外。
让我们回到之前的故事,那时李益出走东都洛阳,一直杳无音信,霍玉相思成疾,为了派人寻找,不惜多用用尽了多年的积蓄。到了最后,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霍玉便让婢女卖掉压箱底的衣服和珠宝,多数都卖给了西市寄售店里的侯景先家。
终于有一次,婢女浣纱拿了一只紫玉钗,到侯景先家去卖。半路上遇见皇家老玉工,看见浣纱拿的钗,急忙上前辨认道:“这只钗是我亲手制作,用的是最好的蓝田玉,花费了整整七七四十九天夜以继日的雕琢,方才完工。当年霍王的女儿将要梳发环加笄,让我制作了这只钗,酬谢我一万文钱。我一直不曾忘记。你又是什么人,竟然从哪里得到了它?”语气间有些怀疑对方是偷的意思。
婢女浣沙辩解:“我家的娘就是霍王的女儿,这些年家道衰败,沦落嫁了人。夫婿前些时到东都去,再也没有消息。亮抑郁成病,现在快有两年了。让我卖了它,把钱送人,托他们打听夫婿的音信。”
老玉工闻言,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显贵人家的女,落魄失机,竟然到了这般地步。当真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眼前我残年将尽,看到这种盛衰变化,也不禁伤感万分。”于是带她到延光公主的府上,详细了这件事。所谓物伤其类,兔死狐悲,公主也为此悲叹了很久,送了她十二万文钱。
这时李益定亲的卢姓姑娘正在长安,李益也终于凑足了聘娶的彩礼,于是回到郑县。这年腊月,又请假进京城来成亲,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还秘密寻找了一处幽静的住所。
李益有个表弟名叫崔允明的,业已考取了明经科,为人忠厚老实。前些年,崔允明常和李益一同在霍玉家欢聚,吃酒谈笑,彼此亲密无间。每次得到李益的消息,必定先告诉霍玉知晓。这一次李益递到京城的事,崔允明在第一时间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霍玉。
霍玉怨恨地叹息道:“世上竟然真的有这样的事情么,我一直以为只有戏曲唱词中才会出现。”于是,她遍请亲朋好友,千方百计想叫李益前来相会。
李益自认为拖延归期违背了盟约,又得知霍玉病重,惭傀羞耻,索性快刀斩乱麻,狠心割爱,始终不肯露面。
霍玉日夜哭泣,废寝忘食,一心只想见李益最后一面,却没有任何机会。到最后,冤苦悲愤越来越深,终于困顿地病倒在床上,再也没能起来。
这时长安城中逐渐有人知道了这件事。无论是风流才,还是豪杰侠客,亦或白衣卿相,无不感叹霍玉的多情,以及愤恨李益的薄幸。
转眼间,时节已到二月,人们大多趁着似剪刀的春风外出春游,特别是喜欢附庸风雅的文人墨客。李益和他的五六个狐朋狗党就是典型的例,这天,他们结伴到崇敬寺里去欣赏杜丹,漫步于西廊,轮番吟咏诗句,自以为风流倜傥,世上无双。
人群中有京兆人名叫韦夏卿的,是李益的亲密朋友,这时也在崇敬寺内。他对李益:“风光甚丽,草木荣华。伤哉郑卿,衔冤空室!足下终能弃置,实是忍人。丈夫之心,不宜如此。足下宜为思之!”责怪之情已经溢于言表,而李益始终一笑置之,丝毫不以为意。
这时,忽然有个豪士,穿着淡紫色的麻布衫,挟着弹弓,丰姿隽美,锦衣华服,身后跟着一个剪成短发的胡族童。他毫不避讳现场众人,直接上前对李益作揖:“阁下应该就是李十郎吧?我祖籍山东,和外戚结了姻亲。虽然没有什么文才,心里却一向喜欢分流的人物。阁下的大名,如雷贯耳,皓月当空,在下十分仰慕,常想一见。今天幸会,得以一睹风采。寒舍离这里不远,虽然简陋,却也有乐队歌妓足以娱悦性情。其间美女八九名,骏马十余匹,唯公所欲,但愿一过。”
李益一伙人听到“美女八九名,骏马十余匹”,还有“唯公所欲”这句话,眼睛都直了。男人毕竟是下半身思考的动物,没有多做辨别就和这个豪侠策马同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