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83时空裂缝 (1 / 2)
王朋当时自然不会产生我们现在这种疑惑,因为他根本就不认识这种奇门兵器,自然也不会讶异,只知道它们威力巨大。就在王朋的队伍节节败退时,突然天降大雨,那些威力巨大的奇门兵器突然失效了,王朋的军队见机不可失,便一拥而上,将对面的人悉数活捉,共计三十余人。这个时候,王朋发现了一件更古怪的事,这些人长得金发碧眼,高鼻深目,完全不是中原人的长相,而且起话来叽里咕噜,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口音。
最后,在一个个轮番质问之下,终于找到了一个勉强会中原话的人,他十分害怕,起话来哆哆嗦嗦,带着浓郁的北方口音,问及他们所属的部队,则是“常胜军”,除此之外便一问三不知。
既然不是前秦的军队,王朋觉得还是战事要紧,便令下当场将这三十余名俘虏斩杀,命令刚下,突然打雷闪电,雨势越来越大,而那些俘虏,竟然在一瞬间集体消失在了倾盆大雨之中!
不明所以的王朋心知有异,以为自己碰到了过路的阴兵,便严令手下不得将此事外传,然后大军开拔,继续朝淝水行进。来也怪,三千大军刚刚走出峡谷,便云住雨收,似乎刚才的那一切只不过是场集体幻觉。一个时辰后,王朋赶到战场,却发现战事早已结束,友军正在清理战场,原来,穿过短短一截峡谷,竟然过去了三天时间。
“我还以为是什么精彩绝伦的故事,原来是个临阵退缩的借口而已。”我自以为发现了故事的奥妙,便滔滔不绝地了起来,“一定是那个王朋,觉得己方的八万对上敌方的八十万,毫无胜算,所以他就找了个地方躲起来,至于是不是一处峡谷那就不得而知了。总之,王朋待淝水之战结束,而且是己方获得以少胜多的胜利,便又想分一杯羹,于是乎,他准备去邀功,然后谢玄光棍一条,眼睛里不揉沙,直接给他定了个延误战机之罪。王朋一看,心里凉了半截,自然不敢出自己这几天的行踪。但是,难道就这么一直背上临阵退缩的骂名吗,王朋觉得不能。于是,他编了个故事,为自己的缺席找了这么一个借口。不过,修编《晋书》的史官当然不会相信王朋的这个离奇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在流传的过程中,无意被唐朝时候的家李亢听到了,你想啊,这是多么好的一个素材呀,就像蒲松龄一样,一条素材一碗粥,然后写进了自己的集《独异志》里。怎么样,这个推理如何,是不是合情合理合法?”起初我只是信口胡诌,可越到后面,我越开始佩服起自己来,不定真实的历史就是我的这回事。
“这个推理有破绽。”没等沈让反驳,纳兰兰兰已经提出了异议,“第一,李亢是唐朝人,他不可能见过火枪,自然也不会将火枪这种武器写进自己的,唯一的解释就是他是一个科幻作家,然后他的在中的构思变成了现实。第二,同上,李亢是不可能知道‘常胜军’这支队伍的。”
“为什么?”我当然不服气,“将队伍的名字叫做常胜军,不是很普通嘛,三国时期的赵龙,不是就人称常胜将军吗,他的队伍,可能就叫常胜军也不定呢。”
这一次由沈让抢到了话权,他急不可耐地向我解释:“常胜军不是一个通称,而是一个专有名词,就像西汉时期的绿林军、赤眉军那样,而历史上还真的就有一支名叫常胜军的队伍,不过,这支队伍却出现在淝水之战的一千五百年后。”
我心里开始默算,既然淝水之战是公元前383**,那么一千五百年后就是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个时候,正好是太平天国时期,当时使用新式火枪的人到处都是。
沈让见我好半天没想出个结果,便自己公布了答案:“太平天国时期,洋务大臣李鸿章为了剿灭起义军,曾高价聘请了一支全部由洋人组建的洋枪队,取名‘常胜军’,首领名叫戈登,戈登长期在北京定居,所以会简单的北京话。在《天平战记》里,曾记载戈登曾经带领洋枪队准备伏击由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可是却走错了路,并未与太平军相遇。奇怪的是,洋枪队回去的时候十分狼狈,就像刚刚经历过一次败仗,戈登对此绝口不提。”
“你的意思是,戈登率领的常胜军穿越了时空,与一千五百年前的王朋交战,然后又穿越回去了吗?”纳兰兰兰果然心思缜密,很快得出结论。
“不错。”沈让点了点头,“而且我认为,那道峡谷可能存在某处时空裂缝,王朋军和戈登的洋枪队偶然进入了这处裂缝,所以王朋才会与现实世界差了三天时间。”
“不对不对不对,”我当然不会相信这种有违科学理论的事,“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早就了,穿越时空确实是可行的,但是,只能回到过去,不能去往未来,而且,不会改变历史的进程。按照你们的法,戈登穿越到一千五百年前,正是由于这一点,导致了王朋在淝水之战的缺席,使他的后半生黯淡无光。然后戈登又穿越回去了,完全违反了所有狭义相对论的原则。”
沈让还要辩解,可是纳兰兰兰却:“到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