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初识章市长(一更5K)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6章 初识章市长(一更5K) (1 / 5)
        二二夭卜午。鼎清区委书记萧定赶赴市委市政府为昨夭双赏侧事件作专项汇报。坐在黑色桑塔纳轿车的后座,萧正在和徐菲通话。

        “市委宣传部的意思,昨天生的事情不能见报,更不能上电视。对此,我已经和鼎清日报、鼎清电视台以及其余相关报刊、杂志等都打了招呼,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徐菲的声音在电话里颇为平静,萧震知道她现在恐怕还在市委宣传部里,身边大概也有旁人在,说话当然是比较公式化的。

        “嗯,辛苦了。请帮我转达对市委宣传部领导和各位同志的谢意。”萧震也很平静地回答道。昨天的事情生的时间太凑巧,市里肯定是要捂盖子的,要不然丢面子可不光是他萧定,郝文庸、杨浩元甚至章平昌,通通都得脸上无光。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萧震知道自己今天是肯定要挨批的了。萧震之前就听人说过,杨浩元这个人在仕途上有些迷信,那么昨天生那样的事情,他很可能会觉得兆头不好。

        不过萧震却并没有把今天即将挨批的事情当成多大个事情,他心里琢磨的是另一个问题,即杨浩元对张邦成的态度,昨天看来似乎生了很大的变化。

        郝文庸时代早期的朗柳,市委市政府之前是地委几乎都是朗柳本地派当家,后来省里下来一个杨浩元,他知道这个时候省里派他下来,其实也有一层意思,是要把朗柳的几乎“纯本地官场”打破,所以杨浩元一边依赖其他非朗柳干部给自己站稳脚跟造势,一边也花大力拉拢朗柳本地派的干部,只不过郝文庸在的时候,杨浩元的拉拢本地派行为起到的作用比较有限而已。

        但现在杨浩元成了市委书记,这个情况跟先前相比,就生了变化。作为市委书记,杨浩元势必建立自己的威信,建立威信的最好办法。调整人事是一方面,“团结”同志,也是一方面。调整人事,是为了展现书记的权威,从大势上压服下面的干部;“团结”同志则是展示书记的“民主”让更多的干部投身书记的阵营,而不是口服心不服。这两个手段,一硬一软,是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

        杨浩元新书记上任才一天,当然不好就立刻大规模调整人事,但团结同志却是可以展开了的。萧震估计,张邦成就是杨浩元第一批要团结的人。

        官场之上,利益为先。张邦成固然是郝文庸的人,但郝文庸现在已经离任,短期内虽然对朗柳肯定还有不小的影响力,但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个影响力肯定是要逐渐淡化下去的。在这个时候,张邦成在朗柳就必须有一个新的“靠山”杨浩元和章平昌都是省里下派的领导,但杨浩元在朗柳毕竟已经打下了基础,而现在更是身为市委书记、朗柳一把手,怎么算都是靠着他比较有前途,这么简单的问题,张邦成自然会做出判断。虽然无论杨浩元还是张邦成心里都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张邦成脑袋顶上的“郝”字不会因此生根本变化,但权宜之计也是计,也是会起效果的。

        萧震另外还有一层思考,就是杨浩元上任第一天就开始对原来郝文庸的人放和平鸽,是不是也有抢在章平昌之前先把书记权威巩固下来,以免到时候市府跟市委争权呢?

        最后,他又想到。杨浩元可能觉得他萧定不大好控制,所以再伸手把张邦成也控制在自己手下,这样自己在鼎清区还要维持自己的优势,就得更“听话”一点,需要更多的争取他杨书记的支持。反过来,张邦成如果不甘心靠边站,要加大在鼎清区的话语权,也需要他杨书记的支持。如此一来,整个鼎清,便尽入他杨浩元书记的毅中了。

        萧震微微叹了口气,人说官场都是人精,这话真是不假,整日的想这么些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傻子都锻炼聪明了,能不精吗?只是这些人为什么就不能放下这些七七八八的私心,踏踏实实为地方、为群众办点实事呢?

        他捏了捏眉心,自己在心里笑自己幼稚。要真是那样,华夏还用得着是现在的华夏么?不说**,只怕最起码也可以提前结束**初级阶段了。

        “书记,要到了。”黄睿转身小声提醒道。

        萧震点点头:“嗯。”放下心要的思绪,等车停在市委办公楼下,他便自己开门出来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