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6章 天生的领导者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76章 天生的领导者 (2 / 3)
        路口66号,一栋主体高3层、中央塔楼高2层的民国建筑气势昂然、严谨端庄,6根粗壮的爱奥尼石柱岿然耸立,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下游水环境监测中心在其内办公。回溯历史,86年前的楼跃入眼帘,这是建成于1918年的江东邮政管理局的旧址,城堡式楼顶散发出浓郁的异域风情和古典风韵,如今,这栋楼为金宁市某职业介绍所等单位使用。

        根据随行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华夏银行金宁分行、江东邮政管理局分别是华夏金融业、邮政业发展的“摇篮”。其中华夏银行金宁分行旧址现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而江东邮政管理局旧址现被列为下关区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下关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临江的自然风貌资源现今没有得到较好的利用,下关临江老城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渐被边缘化,破旧的棚户区绵延成片。区域内一些重点工企单位为下关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较大贡献,但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有的还是污染企业,与城市发展特别是环境建设极不相称。污染企业包括下关电厂、扬子涂料、惠民桥市场、航标厂、铁路装卸、卫星皮件厂、ròu联厂、塑料十厂、振兴玻璃、普迪hún凝土、临江印刷厂等。

        对这个问题,萧宸很是关注,他说:“这个问题,金宁市委市政fǔ要想办法尽快解决,就在前不久,有网友在省政fǔ网站的书记信箱给我留言,说途经金宁下关西站旁惠民桥市场时,发现通往江边下关粮油市场仓库方向的近两百米长一段行人必经之路,地上垃圾随处可见,路面破烂不堪,让行人难以下脚,我今天看了下,那位网友所指的道路就是大马路这里吧!”

        萧宸手往前面一指,这段路虽然有差不多车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只因为堵在路中央铁轨中间和路两旁的,是横七竖八的各sè车辆,xiǎo轿车、面包车、三轮车、电动车、自行车,甚至有xiǎo吃店的桌椅凉棚也摆在路中,不仅如此,各sè装货的泡沫箱、塑料箱也凌luàn地堆积在路中央。

        面对周围陪同人员的尴尬,萧宸笑了笑,随便走到旁边,问一位过路的行人对这条路有什么看法。

        那是个年轻人,估计也不怎么看新闻,并不认识萧宸,只知道肯定是领导,当下苦笑道:“这一片,我最怕走的就数这条路了。”萧宸点点头,又连续问了几位过路的居民,大家对这条路的状况都表现得相当无奈。

        陈忠民轻轻靠近唐旭山,xiǎo声道:“旭山老弟,这事儿你可美言几句啊。”

        陈忠民是老常委了,居然反过来请唐旭山这个分管副省长帮他美言,可以看出唐旭山目前在江东是甚为得到萧书记看重的。

        唐旭山笑了笑,微微点头。其实这事本也不能完全怪金宁市委,帮金宁市委市政fǔ担一点,对他唐旭山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事,但多少却能得个人情,只要接下来的计划执行好了,现在的情况也就缓解了,没必要现在让陈忠民不痛快,否则接下来的计划,金宁市委要是皮里阳秋一番,就归他唐旭山头疼了。

        萧宸面带忧sè,朝前面走去。狭窄的道路,两旁多半都是低矮破旧的平房,偶尔出现的楼房也仅仅两层,同样破旧不堪。从稍高处往下望,杨家营周围屋顶一片斑驳,几乎都很难找到瓦是齐全的,多多少少都用石棉瓦打着“补丁”,有的屋顶甚至盖了好几层石棉瓦。

        杨家营672号,老ròu联厂的宿舍区。在巷子外面,已经觉得沿街的房子非常老旧,像是倒退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光景;没想到的是,宿舍区里的房子更糟糕。早就破烂得不成样子的木头柜子、木制垃圾桶、破椅子、破浴缸……在一大堆的“垃圾”重重包围中,是一幢破旧的xiǎo房子。

        杨nǎinǎi的家里,一家人正围在桌前吃午饭,简单几个xiǎo菜倒也吃得津津有味。由于饭桌太xiǎo,杨nǎinǎi和儿子们先行上桌,孙子在旁边看报纸等待第二批吃饭。环顾四周,二十几平米的一间房里,容纳着两张餐桌、一张写字台、一个半截橱、七把椅子、两辆自行车、一辆电动车和墙角里一堆杂物,空中还悬挂着kù子和t恤在yīn干,连窗栏也被分层钉满钩子,挂着羽máo球拍、帽子和伞,房子里每一点空间都被充分运用起来。

        “5户人家一共楼房里,总面积大概间。”杨nǎinǎi的儿子告诉面前这位和气的“不速之客”,从他生下来起,兄妹4个就在这栋xiǎo房子里生活,到现在长大成家各自有了子nv,马上子nv们又分别结婚生子,眼见原本就不够住的房子更显拥挤,但也没钱去买昂贵的商品房。

        “我们都下岗了,每个月就靠,买房子根本想都不敢想。”杨nǎinǎi的nv儿今年也已56岁,她指着楼道里简易搭建的厨房说:“全家18口人公用这么一间厨房烧饭,平时都要分开轮流做,有时等不及就只好随便买点吃。”萧宸观察发现,这间厨房大概五、六个平方,水泥砌成的灶台贴着白sè瓷砖,是最简易的厨房结构,锅具是铝制老款,不过,虽然陈旧却也被打理得相当整洁。

        “看看金宁城里其它地方都改造了,就我们这个地方,几十年不变,而且越来越破。真该拆了。”杨nǎinǎi一家子都对此次拆迁很支持,但也表现出了隐忧。杨nǎinǎi的大nv儿称,自己有糖niào病高血压,平时需要经常跑医院,如果拆迁后被安置到很偏远的地方,不仅生活不便,恐怕连基本就医都很困难。“最好是拆迁改造后,尽量还能把我们安置回来,毕竟从xiǎo在下关长大,这里的一切都有感情了。”

        在杨家营探访的一路上,不少老居民表示,搬家当然是好事,但担心会搬到很偏远的地方,“听说很多安置房jiāo通都不方便。”一位大爷担心地说,现在住得是破,可是买东西、看病都方便。”他们反映出了同样的愿望:愿意拆迁,欢迎拆迁,但不想搬迁太远,最好还能回到下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