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17章 交锋常委会(上) (3 / 4)
这问话,名是斥责,实际上是奉承,说皇帝是独一无二的,至高无上,所以这一斥责,竟然让李存勖急忙认错,说自己喊错了。
当然,镜新磨打皇帝一耳光,做得有点冒险了,但这个故事很能表达狎昵之意。就是说,拍马功夫到了狎昵之境的话,很容易就能和领导或者老板打成一片,造成一种假象:大家都是哥们,非常亲热,不分彼此,可以luàn开玩笑。
网上报道,某县一个强jiān犯局长,深懂巴结之道,拍马的功夫也到了狎昵之境,他将顶头上司——县委书记称作“书记哥”,将县长称作“县长哥”,俨然与领导是亲昵无比的铁哥们。其实这人水平还不算高,现实中有很多聪明人做得比这个强jiān犯局长更好,对上司的称呼更进一步,不但不称呼职务,连名字也不带,只叫“哥”或“弟”,官衔姓名统统去掉,这种关系,他们称作“坚钢关系”,既然都“坚钢”了,自然比“铁”更厉害。
有人于是总结说:“要想巴结好上司,将关系搞近乎,不需要什么甜言蜜语,不需要拍他马屁,只需要设法和他共同干一件坏事,干一件见不得人的事,那关系立刻就铁了。比如共同嫖一回娼。”当然,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已经超出以言语媚上的范围了。
主要通过语言,和上司hún到了狎昵或类狎昵的关系,求上司办点事,给自己谋点好处,那就不很难了,即便上司并不是真心和你狎昵,只是拿你开心,但彼此相狎时间长了,你提出了要求,只要不是很为难的,领导起码在面子上、感觉不好意思拒绝你。
第三重境界:无痕之境。严格说来,狎昵之境还是有痕迹的,将自己当做一个xiǎo丑供领导取乐,在人格上看起来也很有损,即便是将上司称哥称弟,称呼时,面上的表情也是讨好式的,拍马的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而无痕之境明显就高明多了,不但巴结奉承的痕迹很难找见,而且也没有人格上受损的问题。
无痕之境的jīng义就是:设法成为上司或者老板的知音。当然,这种境界,难度就比较大了。
一个人,不管他做多大的官,不管他发多大的财,只要是人,他就总有些爱好的,绝对没有爱好的人难以找到,即便有,这样的人估计也是百毒不侵,要巴结上他恐怕难度极大。
有爱好的人,就有寻找知音的愿望,这是人的共xìng。而设法成为上司的知音,与他就共同的爱好进行探讨、jiāo流体会和心得,既可以达到与上司接近、融通关系的目的,又不需要装出奴颜婢膝的样子,无巴结之名,无巴结之形,但达到了与巴结同样的目的。
知音这个词,典故出自《列子》,说是俞伯牙善弹琴,而钟子期善听琴,能从俞伯牙的琴声中听出高山流水之意,因此他两人成了知jiāo。当然,溜须拍马者不可能有钟子期的雅意,但他可以假装自己很雅,并有意地在上司喜好或者擅长的领域里留点神,让自己也多少懂一点,然后就趁机装出知音的样子,对上司的技艺进行一番品评和赞美。
比如上司喜欢摄影,拍马者就会立刻恶补一些摄影知识,然后装出内行的样子,从光线、角度、快mén速度等方面对上司的作品进行鉴赏,如果他自己本身就是这方面的高手,那当然更好了,可以将鉴赏的话说得十分内行,这在博取上司的青睐上,功效自然更大。不过,拍马者的品评鉴赏,不会完全实事求是,吹嘘吹捧的话可能更多一些,即便上司摄影的技术很不咋样,他也会尽量捡好的一面说,并且说得煞有介事。
还有比这更好一点的巴结办法,那就是尊上司为高手,自己装作初学者,请上司批评指正自己的作品,让上司做一做为人师的滋味,这在博取上司的好感上,效果更好。
在历史上,清朝的乾隆皇帝喜欢写诗,写诗数万首,常以此自负,但是说句良心话,乾隆的诗比较臭,一点味道也没有。但shì奉乾隆的和珅,为了达到巴结进而得到好处的目的,不但下狠功夫学写诗,而且写诗时,尽量按乾隆的审美趣味来写,有了机会,就请乾隆斧正指点,往往就能博得龙颜大悦。乾隆除了写诗外,还喜欢书法,和珅就也学书法,而且极力模仿乾隆,据说他到最后写的字和乾隆十分相像,简直可以以假luàn真,乾隆有时想谕制些书法作品,却又懒得动手,干脆就由和珅代笔。
和珅拍马的技术,想来已经达到了绝顶高手的水平,可惜他没有把自己在这方面的心得体会留下来,不然的话,他的心得,一定会被后世的拍马溜须之徒奉为经典。所以,那些清宫剧里傻不拉几的和珅完全属于扯淡,这位和大人绝对是一顶一的大聪明人。
萧宸如此了解拍马者的心态,是不是就坚决不用拍马者呢?并非如此。在当今官场,一个连拍马都不会的官员,指望他身处复杂环境的时候还能办的好事么?早被人架空,或者干脆找个茬一脚踢开了。萧宸一贯的态度是:你拍马可以,但你不能光拍马而不做事;你正直可以,但你不能光正直而无手段。
“……那么现在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个议题,是几个人事安排。首先是关于省**主任梁必齐同志的问题,必齐同志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已经几次向组织上提出自己无法再继续坚持在一线岗位。省**的重要xìng我就不多强调了,必齐同志既然主动提出,想必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所以上一次在书记碰头会上,我和萧宸同志都认为,必齐同志可以退出**这样工作繁重的岗位,到人大继续发挥余热。那么今天,我们主要是讨论一下关于省**主任由哪位同志担任最为合适,大家都可以表达自己意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