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10章 大学生村官 (2 / 5)
多么有技术xìng的活儿啊。
车队到了宿豫市政fǔ,萧宸的秘书陈敢走在萧宸身边,看着萧宸上下打量宿豫市政fǔ大楼,心里就知道,萧书记对宿豫市政fǔ的印象应该忽然好了一点儿——萧书记有个习惯,他好像特别不喜欢政fǔ大楼修得太气派。似乎是萧书记在吴城做市委书记的时候,他甚至下过一个死命令:不准政fǔ大楼修得比学校教学楼好。据说这个命令很是害苦了一些政fǔ官员——有两个区政fǔ和一个县级市政fǔ当时正在修建新的办公楼,萧书记命令一下去,修楼的预算就全被修改了,结果几个楼最后全是简装一下就投入使用了,甚至当时连空调都没备齐,还是第二年各机关再从别的渠道补了钱进去把该装的空调装上。
如今这宿豫市政fǔ大楼,要说它年久失修那当然夸张了,但这栋楼看起来至少也用了十来年,的确有些旧了,而且装修似乎也不怎么样,这种楼才比较讨萧书记喜欢。
萧宸没有对此有什么表扬,不过话说回来,作为一个纪委书记,他不批评人就很不错了,宿豫方面显然也没指望萧宸为此表扬他们艰苦朴素。于是,接下来就是接见大学生村官。
今天来的大学生村干部只有两人,一个叫耿兴华,一个叫林xiǎo雷。萧宸是在市政fǔ会客室接见他们两人的,除了陪同萧宸的省委副**、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以及省纪委几位同志以外,宿豫市委市政fǔ的几名领导也在一旁陪同。
林xiǎo雷,2003年7月被江东省委组织部选调到村任职,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现为江东宿豫宿新区王官集镇九城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据宿豫市政fǔ的同志介绍,这位年轻的林xiǎo雷同志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干工作敢闯敢试,用他所学的知识带领农民快速致富,在希望的田野上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林xiǎo雷的家在宿豫市区,为了xiǎo雷将来能“出人头地”,他的父母起早贪黑打工做生意供他上学。后来,xiǎo雷考取金宁一所名牌大学,户口随即被迁到金宁。2003年7月林xiǎo雷到村任职后,根据工作需要,户口被人事部mén统一迁回到区人才jiāo流中心。
“这些máo头孩子下来能干什么?还不是下来镀镀金,过段时间就开溜啊。”刚到村里不久,xiǎo雷常听到周围的人这样议论。“不行!我要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不是他们所说的那种人!”xiǎo雷暗暗下定决心。“我要把户口迁到村里!”——这样的想法日渐强烈,但也受到父母和亲友的坚决反对。对此,林xiǎo雷进行了耐心劝说,“我在村里任职,可户口在城里,父老乡亲看着我多少有点想法,如果我把户口迁过去,我做什么大家都放心啊。”就这样,xiǎo雷主动提出申请,把自己的户口迁到村里,“五一”前夕,随着王官集镇派出所民警把一个户口证明开到该镇九城村支部书记手中,林xiǎo雷终于成为了该村第022006号村民。
“农民富不富,关键在干部”,如何带领群众创业致富,是林xiǎo雷时刻思考的问题。九城村地处偏僻,经济落后,村民主要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是典型的经济薄弱村。要让农民从泥土中走出来,就必须有致富项目。2004年7月,经过科学论证、多方筹资,他毅然与该村返乡创业青年梁义一起投资100万元,在原来的老村部院内办起了华益轮胎粉碎厂,兴建起了9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以废旧轮胎为生产原料,主要生产橡胶粉,月产量360余吨,附加产品高扩轮胎圈口、钢丝等,月产量180吨,产品主要销往三元轮胎和强维橡塑等全国知名企业,直接带动本村50余名劳动力就业,月工资均超过了1200元,同时还间接带动本地及周边县市100多人从事废旧物品收购。看到农民走出田地走进工厂上班增加了收入,工厂生产经营也红红火火,村民的脸上乐开了雷也充满了快乐与信心。
王官集镇是劳务输出大镇,外出务工人员占到了全镇人口的40%,留下的多是老人、fùnv和儿童等弱势群体,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多有不便。为此,林xiǎo雷积极牵头,多方奔走,并发出倡议,号召全社会来倾心关爱这些弱势群体。他身体力行、带头帮扶、定点包扶,每年的“六一”期间,他都要和镇里其他5名大学生村官一起来到学校看望留守儿童,带去书籍、学习用具和慰问金。2004年cén人员到该村五组村民李金香家中慰问时了解到,李金香丈夫去世多年,自己右tuǐ残疾(三级肢残),还有2个未成年的孩子正在上学,由于家庭没有劳动力,家庭收入来源仅靠她在村玩具厂上班赚取的每月400元,生活十分困难。于是他主动要求与李金香结成帮扶对子,每月从自己的零huā钱中拿出100元资助孩子上学,并表态直到帮助孩子完成学业为止。
“虽然我自xiǎo在城市中长大,但农村的环境锻炼了我,让我更好地成长,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投入更多的热情,扎根农村,服务‘三农’,以更大的成绩不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下一步我将利用好市、区有关政策,流转土地,积极动员和带领老百姓进行高效农业种养殖生产,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入”,面对省委**谈及两年来的工作感受,林xiǎo雷有感慨,面对今后的工作打算,林xiǎo雷更是思路清晰、信心百倍。
“城里的孩子,能够扎根农村,一心一意服务三农,xiǎo雷同志可以说是一个榜样,我想也是当代大学生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当然了,宿豫市在这方面,做得也很不错。”萧宸听完林xiǎo雷的话之后,回头朝身边的干部们说道。
刘敏信感觉萧宸的心情似乎变好了一些,自然要继续锦上添huā:“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是从农村基层一线培养党政领导干部的重要举措。我市各级党委和组织部mén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对去年省委选派到我市经济薄弱村任职的254名‘大学生村官’,始终当后备干部来培养、当优秀人才来服务、当自家孩子来关爱,在培养选拔、教育培训、考核管理、关怀jī励等方面采取了系列配套措施,促使他们在奋发有为中茁壮成长,在心系群众中建功立业,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体现价值、树立形象、赢得认可。我市的做法得到了中央组织部和江东省委的充分肯定,hūn风,有省委的坚强领导,我们宿豫市委市政fǔ才会取得这一点成绩,当然,正如萧书记说的,与这批大学生村官的奉献jīng神也是分不开地。”
去年底,宿豫市人大、政协换届工作正在江东宿豫各地展开,一条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批到农村工作时间不长的“大学生村官”被选为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同时,还有不少大学生在村“两委”换届中脱颖而出。农民争抢“大学生村官”、干部看好“大学生村官”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