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09章 上有政策 (2 / 5)
很多人确实没有太顾及这个(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区别。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包产到户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原有体制下经营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而包干到户,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对整个农村经济体制乃至农村的财产制度进行改革。
《新华日报》:它是一种更深刻的改革?
萧宸:更深刻的改革。实际上它为市场经济的发育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新华日报》:乡镇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异军突起,这与包干到户是否也有着深刻的关系?
萧宸:当然是有关系的。1984年华共中央下发一个文件,关于加快社队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指导意见。社队企业,有公社办的、有大队办的、生产队办的。社,就是人民公社,队就是生产大队或者生产xiǎo队。1984年初还叫社队企业,后来为什么叫成乡镇企业了呢?就是有很多企业不是社队办的,社队后来也没有了,其中有很多是农民自己办或者联户办的。农户和联户怎么办得起来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实行包干到户,消费之后还有剩余,变成积累,可以往土地里投资,也可以往其他方面投资。有一部分就变成了乡镇企业。
所以,乡镇企业大规模发展,应该说与包干到户之后,农户成为经营主体可以自己进行资本积累有直接关系。没有农户财产积累,乡镇企业不会有这么大的规模、这么快的发展。华夏改革过程最开始产生的“个体户“,实际上也是从包干到户来的。
《新华日报》:怎么历史地看乡镇企业的成功,以及后来趋向式微?
萧宸: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企业为什么要分散到农村去?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因为二元经济结构。农民没法自主变成城里人,投资进了城,人不能去,怎么能投在那里呢?如果在自己的家乡,有的企业就用他的住宅开始办起来,比如买两台织máo衣的机器,买两台织袜子的机器。地租很便宜,不需要付多少成本,厂房就建起来了。城市里成本就非常高。因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民不能随着资本流动,所以就选择在家mén口办企业。当然,这与农民最初积累少、投资能力不大也有关系。
现在整体上并不能说乡镇企业都趋于式微。东南沿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很多乡镇慢慢变成了城市。再加上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工业园区等建设,原来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又进入园区了。吴城梁溪这一带,一直到东方,基本上都连成一片了。这一带的乡镇企业技术发展得很好。还有珠三角围绕穗仙的一带。
《新华日报》:但是大家已经不把它们叫乡镇企业了?
萧宸:按最初法律规定,乡镇企业必须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投资的,而且是在农村的企业。还有一条就是它要承担当地以工补农的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讲,符合这种规定的乡镇企业不多了。但是从整体上讲,乡镇企业jiāo完税,政fǔ运用税收再变成财政去支持农业。如果说办在农村的企业,就可以叫做乡镇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讲,乡镇企业还是存在的。很重要的一条是,它对当地农民的就业,对当地农民接受工业文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乡镇企业就是农村的中xiǎo企业。农村的中xiǎo企业所发挥的作用,除了生产产品之外,就是传播工业文明,增加农民就地转移就业。这不是城里的大企业能够做得到的。
当然另一方面,过去所谓“户户做工,村村冒烟”,也不是一个办法,污染严重,而且能源làng费厉害。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些地方不办乡镇企业了,或者乡镇企业集中到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地方去是好事。乡镇企业慢慢向工业园区集中,向东南沿海地区集中,也是它自己的规律。
从总体上看,乡镇企业的总规模、就业人数、创造产值等,至今为止比重还是非常高的。
《新华日报》:现在我们还有没有专mén关于乡镇企业的统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