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章 天辰汽车(二) 送900字 (3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32章 天辰汽车(二) 送900字 (3 / 7)
        短暂沉默后,赵福全宣布加盟吉利。据说李书福早就有意邀请赵福全加盟吉利,但未能如愿。直到赵福全从华晨离开后,李书福才最终如愿以偿。

        萧宸对赵福全有五个印象。印象一,在华晨短短两年半的时间,赵福全开发了尊驰、骏捷、酷宝、骏捷frv等多款车型,还有1.8t系列发动机。其中,骏捷几乎凭一款车改变了一个企业,推出当年就获得了穗仙日报车天下评选的“年度本土品牌车型”大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骏捷也成为国内最成功的本土品牌车型,也是第一款可以和合资车型分庭抗礼的本土品牌中级轿车。

        吉利曾经是低档、低端的典型,但是,后来几年,吉利彻底蜕变。大家惊讶地发现,吉利几乎拥有了国内最先进的汽车技术,最规范的研发流程,最完整的研发体系。吉利熊猫成为国内第一款获得cncap五星安全评级的a00级xiǎo车,帝豪ec7全方位达到甚至超越同级合资车……

        2010年京城车展,吉利3大品牌,30款新车,大家都很奇怪,吉利怎么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做得到。赵福全的回答很简单:“玩命地干!”他很“谦虚”地说,现在车型都干完了,20年内的传统发动机未来2、3年内也将全部干完。“1.3、1.3t明年投放市场,1.5、1.8还有2.0、2.4发动机都将于近期量产。同时,明年吉利i的6at——你也知道,不少合资车型现在还在用5at,甚至是4at。”

        “吉利的竞争力在后边,这个我是很自信的。”赵福全显lù出狂傲的一面。

        但是,赵福全的成就绝不只这些。在他自己看来,他更自豪的是,不论在华晨还是在吉利,他都用最短的时间,为两个企业都建立了一套与世界接轨、适合华夏国情、具有企业特sè的研发体系,都带出了一支有特sè有业绩的团队。“在华晨,不到3年,研发团队从200人发展到700人;在吉利,3年半的时间,从300人发展到现在的1400多人。这些人才并不只属于企业,更属于整个华夏汽车工业。”

        萧宸对赵福全的印象二,是2006年一次新闻发布会,华晨董事长史yùbō谈到要用高薪在全球招募人才,他说:“比如我们的赵博士,……”旁边的赵福全立刻接过来说:“除以8也就不多了。”(当时,**兑美元的汇率大约是8比1)

        看来华晨提供的薪资,对于已经做到戴姆勒克莱斯勒技术中心研究总监的赵福全来说,肯定算不上高薪,那么赵福全为什么在自己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选择回来?

        虽然当时底特律的情况还不错,但是赵福全判断国内的形势会更好。他说:“在国内我认为自己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并不是怀着一腔报国赤诚,就毅然归国了。赵福全说:“思想上也有拔河。因为当时已经40岁了,在国外的事业正在巅峰,待遇各方面都很好;还有家庭的因素,比如孩子的教育、老婆的工作,这都是很实际的问题。”所以,从接到华晨的邀请,到最后做出决定,赵福全踟躇了10个月。

        为什么选择的是华晨?赵福全笑了:“第一,我是辽安人,选择华晨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其次,华晨通过猎头找到了我,之前也有一些国内企业找我,但是都没有下文,只有华晨比较正式地跟我谈;第三,华晨让我回来是做自主品牌,这正是我的理想,如果是让我去华晨宝马,我就不去了。”

        “千万别这么写!”一听记者提到“报国”两个字,赵福全急了,他说:“只是希望能做点事。在国外做久了的人都有这个愿望。也有没回来的,不能说他们就不爱国了。可能有些人安于国外的现状,而我是一个不安现状的人,愿意折腾,出国是一个寻梦的过程,回国也是一个寻梦的过程。另外,在国外,华人有现实的天huā板,企业也太大,个人的作用有限,而回来,一个人就能改变很多东西。这不是能力问题,我还是我,但是舞台不一样了。”

        一方面想干点事,同时,自负自己也能干点事,赵福全到了华晨。而萧宸对他不提报国的态度不仅没有不满,反而相当欣赏——萧宸一直的观点就是:大家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最好的报国,而决不是整天没事就瞎嚷嚷,好像除了自己以外别人都是卖国的。所以他觉得赵福全是一个做实事的人。

        印象三,“啊,赵福全去了吉利?!”

        2006年,业界几乎所有人听说赵福全离开华晨去了吉利,第一反应都是不解,然后可能就是替他惋惜。因为,当时的吉利不仅没有合资企业风光,与其他本土品牌相比,发展势头也似乎停滞了下来,而早期积累的诸多问题开始逐渐显l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