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59章 总理要来 (4 / 4)
追溯吴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史,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脉络,那就是决策者始终在维护这样一个原则:绝不能成为外资飞来又飞去的“飞地”。但“亚洲四xiǎo龙”的经验证明,一旦一个地方外资饱和,劳动力价格水平升高,必然将导致外资寻找新的低落差平台。吴城自然也不能逃出这个怪圈。吴城的政fǔ官员自始至终感兴趣的是属于自己的吴城新区,而对新加坡工业园的态度一向忽冷忽热,貌似亲密却又刻意保持距离,就是因为如此。
不仅是萧宸本人,整个吴城都肯定不甘愿只是一个外资的“大作坊”,吴城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新兴城市”。于是“自主发展”的星星之火开始点燃了。今年在萧宸的推动下,政fǔ官员下江南,入岭南,目的就是考察如何发展蓬勃的民营企业;政fǔ官员还上京城,去北珠,目的就是考察如何摆脱国有企业的困境;吴城也开始要求前来投资的外商,把吴城作为技术开发的实验室,建立“产、学、研”的结合体。经过思考的吴城明确地指出:吸引外资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一个“洋为中用”的思想又重新显现了。
而外向型经济的竞争,梁溪暂时处于劣势,部分源于走的是一条不同的路。2000年梁溪的外贸出口额只占gdp的22%,反映城市经济国际化与吴城巨大的差距。进入新世纪,梁溪提出了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口号。国内的四个城市成为梁溪新世纪学习的楷模和赶超的目标:
梁溪要把自己的城市环境建设得和北珠一样漂亮。2001年梁溪市党政代表团访问北珠,官员们无不为北珠的城市建设而惊叹。北珠人告诉梁溪市委书记杨维责:“美丽的北珠是拆出来的。”于是梁溪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开辟了三块巨大的绿地广场,将其作为学北珠的开端。
梁溪要把自己的名牌企业打造得和黄海一样多。梁溪至今还没有一家营业额超过百亿的企业,而黄海虽然gdp比梁溪少,却拥有海尔、双星这样的知名企业。梁溪市政fǔ在2001年初制定了培育大企业的战略xìng计划,将在梁溪培育出能参与国际竞争,能引领国内市场的大企业。
梁溪要把自己的开发区建成和吴城新加坡工业园相匹敌的一流园区。梁溪的新区虽然综合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是在规模和效益上都与梁溪的城市地位不相称。梁溪的自营出口只有吴城的1/3,合同外资只有吴城的,这些都大大制约了梁溪在外向型经济中的竞争力。2001年伊始,梁溪新区宣告将要进行二次创业,要将现有新区规模扩大到50平方公里,每年的引资额要比上年增长40%。
梁溪要把自己的民营企业培育得和温州的一样强大。梁溪是华夏民营企业的发源地之一,蓬勃的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曾经是梁溪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支起过梁溪的“经济半边天”。但在新世纪的经济大c下,梁溪的民营经济却逐渐裹足不前,国有企业的改制也困难重重。为此,梁溪两次召开“千人大会”,部署发展民营企业工作,彻底解放思想,鼓励民营化的làngc。虽然在萧宸看来,温州模式可能比苏南模式更加危险,但杨维责在梁溪的举动表明,其实这位市委书记绝非一个庸才,萧宸甚至觉得,他是不是把jīng力都huā在这些事情上,才没有觉得“一点蓝藻”有什么大不了的,所以最终出现了这么大的纰漏。
但不论怎么说,现在的关键是这个吴梁延经济圈的中心到底是谁,谁才能成为这个举世瞩目的经济圈的核心,这才是萧宸必须关心的事情!吴城与梁溪的较量,正在一个新的上拉开。而在此时此刻,王昆省长却把梁溪一把揽进了自己的怀里,这一步棋是好是坏,便是连萧宸这般颇有决断的人,都有些犹豫和怀疑了。
此时会议已经开到尾声,说的都是些对于萧宸而言无关痛痒的东西了,他脑子里正在全方位的权衡这次意外的得失,却忽然看见向书记神sè一动,把手机拿出来在台下看了一看,然后脸sè一紧,忽然站起来,往会场外面走去。
萧宸心中一动,什么电话这么重要?
向阳书记的这个电话不长不短,大概四五分钟,他挂掉电话后,面sè严肃地走了回来,脸sè有些沉,王昆省长看了他一眼,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没有询问出口,倒是向阳书记坐下来以后自己开口了,xiǎo声对王昆省长说:“总理要来视察太湖,视察梁溪。”
王昆心中一凛,洪总理要来,这次……可就有些不知是福是祸了。宦海龙腾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