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59章 总理要来 (2 / 4)
面对城市之间的竞争,梁溪市的定位和功能直到20世纪结束时还未能明确。梁溪作为经济中心城市所发挥的集聚和辐shè功能正在被周边其它城市蚕食。梁溪的落后不单单存在于经济,而是凸显在城市的各个方面。
为什么一个先进的城市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后进的地区?一个城市的地位是多么脆弱,哪怕一点点的失误和迟滞就能使城市几年、十几年、甚至永远翻不过身来。1992年,当时任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被吴城市长张新胜流利的英语和深远的眼光征服的时候,便注定了这个城市将赶上一个脱胎换骨的发展机遇——“西装打领带”的时代将完全代替“草鞋加烟袋”的时代。
其实吴城和梁溪相比,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区位优势是吴城的第一个“撒手锏”。吴城紧邻华夏最大的现代化城市东方,就好比岭南的特区鹏城和làng都紧邻香港一样。吴城正好落在东方掀起时,吴城当仁不让地成为外资投资东方的敲mén砖和大后方。1992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到吴城洽谈工业园地址的时候,从东方乘汽车,居然颠簸了三个多xiǎo时。漫长的旅程对于“一寸光yīn一寸金”的现代电子信息产业可以说是最大的忌讳。新加坡无法再把园区的地址往西迁了,更不要说距离还多40公里的梁溪了。于是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在吴城城的东面扎下了根,并彻底改变了吴城在长江三角洲的地位。
政策优势是吴城的第二个优势。不能否认,吴城先进的园区经验,凝聚着当地居民和官员的智慧。但没有国家全力的支持,吴城的工业园根本不可能发展得如此好。当李光耀在吴城建立了新加坡工业园之后,吴城的地位就不同于其它地区了。虽然只是一个地级市,却有了相当于计划单列市的经济权限,创建之初的新加坡工业园更是享有特区的待遇。吴城也成为少有的几个能牵动中央的城市。当众所周知的工业园矛盾jī化的时候,华夏高层毫不犹豫地向新加坡保证,全力支持吴城工业园的发展。正因为当初有这样的政策扶持了吴城的起步,使得吴城终于能够“笑傲江湖”。
吴城和梁溪相比,除了文化历史,比来比去就是园区经济的优势最为明显。不少人带着戏谑的口气称吴城是“一招先,吃遍天”。而园区经济的优势得益于区位和政策的优势,可以说是环环相扣。
第二年,从全国各地来吴城考察学习的地方越来越多,被人调侃说2001年是“全国学吴城”年,无论是经济建设、城市规划、廉政建设……好像忽然之间吴城都可以充作全国模范了一般。吴城的实力在短短的六年内,的确像一只浴火的凤凰,直冲云天。她那绚丽的“羽máo”,甚至让一向以老大自居的东方也平生几分嫉妒。2000年,根据国家审计部mén的统计,吴城的gdp达到了第六。吸引外资达到72亿美元,只比东方少1个亿。但萧宸心里却是清楚,经济强市,并不意味着吴城已经是城市强人。一个城市的实力,还取决于她作为城市的辐shè和集聚功能。在这方面,现在的吴城还在起步阶段。
别人也许忘了这样的事实,但萧宸却时刻提醒着自己,那就是:吴城所包括的那些令人羡慕的经济指标,其实是包含了五个县级市的“大吴城”。鹿城、松陵、海虞、张港、湖仓,这五个虎虎生威的县级市,只要少了一个,吴城的排名就会大大地倒退。在吴城2000年的gdp、吸引外资、自营出口额三大指标中,分别有67%、60%、50%是代管的县级市创造的,而梁溪相应的比例分别为42%、34%和25%。所以,萧宸甚至,其实吴城并没有如外界所认为的那样摆脱了“xiǎo马拉大车”的局面。而鹿城、海虞和张港似乎都不满足于经济上的富足,他们或是希望升格成为地级市,或是希望摆脱吴城的影响。在萧宸想来,未来的苏南,很有可能成为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试点,究竟会采用哪种方式?如今还是未知之数。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下属县级市实力的增强,吴城也好,梁溪也罢,都无法阻止他们离心的步伐。这是又一次城市体系的蜕变,今后的苏南,必将产生和吴城、梁溪、延陵一样新的中心城市,而城市的竞争将不是“集团式”的竞争,而归结到中心城市的竞争。吴城能否在那时傲视群雄?还是未定的答案。
至于今年年初江东省提出的关于“吴梁延都市圈”的说法,萧宸和杨维责在知道以后,心里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一个问题:谁是中心?
在江东省提出的三大都市圈中,其他两个都用中心城市的名称来命名,惟独吴梁延都市圈,让专家和官员们感到十分棘手。《吴梁延都市圈规划》的出台,就是为了解决苏南地区的诸多问题。
说起来,延陵的市民对于谁是中心的问题不太关心,原因是延陵在都市圈中地位最弱,只希望延陵能稳定在第一梯队的位置就已经比较满足;吴城对于谁是中心的问题也不做声,不是不争,而是心底里觉得吴城自然是都市圈的中心。倒是身处都市圈地理中心的梁溪人,对这个问题思考得多,谋划得多。梁溪已经失去了不少机遇,如果再不抓住这次机会,就会彻底地落伍。
梁溪自近代以来就一直是苏南的工业中心和商业中心,又处在苏南“井”字形jiāo通网的中心枢纽,作为中心城市的功能比吴城要强。梁溪如何把自己的绝对优势保持下去、把相对优势做得更强、把薄弱的环节变得不弱,成为梁溪能否在“吴梁延都市圈”中心城市的竞争中扭转劣势的关键。
梁溪的绝对优势在于自古就是重要的jiāo通枢纽。特别是近代以来,京杭运河和京沪铁路这“一纵一横”的骨架确立了梁溪作为国内外商品在东南地区集散地的地位。“二传手”的作用日益明显:来自东方的商品源源不断地从梁溪流通到全国各地,而东方急需的原材料也是经由梁溪运达东方。进入20世纪90年代,沪宁高速公路、梁澄高速公路、新长铁路和江yīn长江大桥的相继建成,使得梁溪成为华夏jiāo通网络的重要结点。可以说,铁路、公路、水路,都在梁溪jiāo会了。但作为jiāo通枢纽,梁溪还有一个心病:那就是梁溪的航空运输至今还是软肋。伴随着硕放机场收归金宁军区,梁溪这惟一的航空港即将失去功能。在江东省报请政务院批准的城镇体系规划中,专家们将远期干线机场的地址选择在梁溪的北部。新机场落址梁溪,绝对是梁溪加快发展的新契机。
然而新机场的消息一曝光,便让梁溪周边的两个城市紧张起来。延陵宣布将加紧对奔牛机场的现代化改造,吴城则婉约地在官方报道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宣称要造一个参与国内航线营运并兼顾新加坡航线的机场。如此方圆两百公里内就有三个国际机场,再多一个,岂不是重蹈珠江三角洲的覆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