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30 市府换届前 (5 / 6)
那个副市长赵介民,刚刚年满四十男人年龄。在吴城本地习惯算虚岁,原是省团委的正处级干部放下来的。虽然没有多少基层管理经验
其实也有好几年,但体制内论资排辈风气很重,这几年也就不值一提了一却拥有农业、水利双硕士学位,虽然最近两三年故意压了一压,但其实是省委重点培养的年轻后备干部。他来吴城两年多,由于其背景单纯,与任市长那边无多瓜葛,前任董书记就对他紧抓不放,表现得相当偏爱,可惜后来董书记身体不好,最终没能再往上动一动,但他除农、林、水之外,还分管了吴城至关重要的民营经济,可见其人能力和上级的看重。而萧定来了之后,赵介民的地位顿时摆脱董书记后期的尴尬,一下子变得显赫起来一他竟然和萧书记是连续两次的中央党校同学!
最近,省委正在考虑任命赵介民兼任市委常委,据说正是得益于萧震的力荐。对于市长换届,如此年龄、学历、潜力优势明显的后生,难说不会成为一支黑马。如果萧、任二人真的分别大力举荐赵介民和杜秋声,虽说不致影响到他们对王和的基本评价,且相互较劲、搅局的因素明显居多,但对王和造成的实际影响却不耳低估。
再说王和本人,如果按照通常的官场晋升规则,应该说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他二十来岁进入吴城市委机关。从小小秘书起步,到目前做到常委、常务副市长,一直给人以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埋头做事的良好观感。当年担任老书记秘书,十分得宠于领导,却从来不曾仗势弄权谋私,在秘书圈子内外口碑不错。
之后从省里回到吴城分管农业。刻苦自学,不耻下问,由一个不懂农业的外行,到拥有农业硕士学位,堪称大半个专家,深得系统内专业人士好评。自从担任常务副市长后,又一改过去白面书生形象,在分管的城建、交通、国土、规划等领域,大刀阔斧施展拳脚,整日奔波于废墟瓦砾之间,搞了不少颇具特色的亮点工程,又维持了吴城古城区的风格风光,于普通百姓中赢得“本地实事市长”的赞誉。
在广大机关干部和普通市民眼里,王和其人既无前任董书记的张扬、专横,也比任市长更加宽容、务实、低调,应当是一个理想的市长人选。可是,华夏的事情从来就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这么简单,王和的市长之路绝不是凭借草根之民的粗浅印象就能成就。
在他身上,还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弱点,可以说相当致命:步入仕途这么多年,他几乎没有在组织、人事部门任职的经历,也几乎不曾担任过某个区域性基层单位的负责人,因此,他就不像很多领导干部那样,拥有自己的山头、圈子之类。这样的状况,于平常也许是个优势,少了许多人事纠葛,落得省心,可现在到了需要人气、势力相呼应的时候,明显就成了一条不可弥补的短腿。
此时,王和非常清楚,萧“任市长那儿功夫今在平时,众会儿再临时抱佛脚凡亢多戊忠入四套班子里的那几十个成员,远近疏密也早已成型,绝不在一时一事之间可以轻易改变。最关键处,是各个部门、单位那一百来个正处级负责人,下边荐要进行的民主推荐。不论是个别谈话还是集体测评应该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他们手中的那一票,即使不能直接决定最终结果,至少也会影响局势的走向。现在,争取这部分人的支持,变得至关重要。
“形势确实不容乐观。”一番冷静分析后,王和再次得出如是结论。
“这么说来,形势的确有些逼人。”黄平附和道。
“说说你的想法。”王市长投来信任与鼓励的眼神,照例希望先听听真平的意见。
“赶在关处长他们到来之前小把有关人的工作做了,能争取的尽量争取。”黄平说。
“这个时候做工作管用吗?”王市长如是问,但并不代表他真的怀疑。
“对有的人可能作用不大,对有的人肯定有用,关键是针对不同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各个击破之。”黄平信心满满。“哦?具体说说。”王市长来了兴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