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章 又是他(上)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59章 又是他(上) (3 / 4)
        罗婷顿时呆住,然后问道:“他的意思是说,杨修该死?”

        岳小莲道:“不,他的意思是说,杨修根本就是找死。”

        罗婷睁大眼睛:“为什么是这样?杨修不就是削了曹操一点面子么。就要搭上一条命,他还成了该死了?”

        岳小莲耸耸肩:“是你让我说的。”

        罗婷就不服气了:“那他总说了原因吧,给我理由。”

        岳莲笑道:“他说:“杨修该死,郭嘉难得”

        “郭嘉到是难得了?我知道郭嘉聪明,打仗很有本事,可这个人行为不检,用咱们现在的话说,叫做私生活糜烂,要不然怎么那么年轻就死了?这样的人倒是难得了。杨修那么聪明,倒是该死了?萧哥这话我可不赞成。”罗婷还是不服。

        岳小莲笑着道:“哥说:评论一个人。首先要看这个人的所作所为符不符合他的身份。郭嘉个杨修都是幕僚,幕僚的作用是什么?是辅佐主帅。那么看郭嘉,他对自己的身份十分清楚,该自己做的事样样做得十全十美,不该自己过问的事。一件都不插嘴、更不插手,所以当他死后,曹操赤壁战败才会说“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这就是对郭嘉最好的赞赏。

        反观杨修呢?不错,杨修是个人才,属古代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类人物。其地位和职业与**身边的陈布雷相似。其人才思敏捷聪颖过人,舌辨之士,恃才放旷,得到曹操赏识器重,委以“总知外内。联主薄,成为承相曹操身边的一位高级幕僚谋士,理应算得上一位重臣。在发生了阔门、一盒酥、曹操梦中杀人、吴质等事件后,曹操对杨修心中已暗存芥蒂,暗暗忌之戒备之,直到后来杨修又暗中插手废立太子之事。引起曹操极度不满和嫉恨。《三国志》中是这样记载曹操如何处置杨修的:“太祖既虑始终有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诛修。曹操在汉中战事中。随便找了个借口罪名,诛杀杨修后,又厚葬之,赏与许多物品。以示慰籍其亲属。曹操对杀人后又为其送葬的手段,向来运用的十分老道娴熟的,让外人看不出半丝假公济私、公报私仇的痕迹,给局外人留下杀得在理,曹操又不得忍痛不杀之的印象。曹操此番秀做得实在高明,虽然颇似猫哭老鼠。但此招比孔明挥泪斩马缓还要阴上十倍。杨修之死的详细细节,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写的最为详实生动,虽然是演义化了的,同样让人看不出曹操谋杀杨修的妹丝马迹,而是秉公处置“鸡肋事件”严肃军纪,按律斩了杨修,做得即天衣无缝,又除掉了心中一大隐患,解除了百年之后的后顾之忧。在曹操眼中。为了日后曹家社稷江山与千秋大业的稳固,杀一个杨修何足挂齿?”

        罗婷愕然,岳小莲转述的话却还没说完,继续道:“为什么华夏人提倡韬光养讳,是有前车之鉴的。看曹操和杨修的电视剧,很多人为杨修叫冤,说曹操嫉贤妒能,但实际上杨修是自作聪明,表现自己过头。影响了曹操的威信。而曹操的威信不是他一个人的,是整个曹营的命运,树立领导威信,甘为领导做嫁衣裳,才是作为参谋人员的职业道德。郭嘉就是一个很会做参谋的聪明人,明白自己的职业定位。曹操承担整个曹营的责任,这是集中领导的标志,所有人员向领导负责。郭嘉就很明白这一条,从不和曹操抢戏。说杨修是小聪明,也是仗着自己的父亲在朝廷里的地位有恃无恐,经常让曹操下不来台,在关键的时候动摇军心。军队行动最怕的是撤退,这是有些军事常识的人都明白,军队的进攻比较好指挥。因为进攻时士气旺盛。而撤退会士气衰退,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在没有命令情况下,杨修提前行动。鼓动其他人提前做撤退准备。如果没有严格练,军纪不严,就会成为溃散,不杀他还会杀谁?所以杨修是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升官无谋,取死有道

        岳莲说完。滞漆一笑:“这可是他的原话。你不服气。回去了找他辩宝,代可没功夫跟你打口水仗

        岳小莲说完,罗婷愕然一会儿,还是有点忿忿不平:“我还是觉得郭嘉不是好人。”

        岳小莲就笑起来:“他或许不是个好男人,但他是个好谋士呀。谋士,才是他最大的责任所在,好人不等于能人,好人也不见得就会办成好事,所以我们提倡德才兼备。但人无完人,只要他在职业操守上过得去,该用的人就还得用。”

        罗婷忽然蹙眉,仔细看了看岳小莲,摇了摇头:“完了完了,你已经完全被他迷得分不清东南西北了。我估计要是他跟你说其实曹操是个女的,你也要相信并且还努力去找曹操是女人的证据来为他的话作证了。”

        岳小莲白了她一眼:“就知道胡说。他说的话本来就很有道理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