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初战晋北(一) (1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初战晋北(一) (1 / 6)
        有了之前在晋东北等地所做的手脚,阎锡山也就接受了中共所提出的成立“战区动员委员会”的建议。不过,与原本历史不同的是,阎锡山将这个委员会完全置于其直接控制之下,只允许中共派两名代表参与其中,以协助有关工作。周恩来虽然费了不少口舌,但见阎锡山就是不松口,也只得暂且同意,留待今后再做进一步努力。

        在晋北大部分民众已迁到晋西北人民军控制区域,晋东、晋西以及晋中的部分民众也将陆续迁移的情况下,阎锡山将来在晋南等地能保有的人口充其量也就5、6百万左右。这样的人口规模,既要进行工农业生产,又要为晋绥军提供对日作战的后续兵源,阎锡山已然有些捉襟见肘之感。他很清楚,若让中共主导这“战区动员委员会”,那相当于在自己碗中夺食,心头上插刀,晋绥军今后这日子可就没法过了!

        在阎锡山看来,赵振中租借到西北的晋省民众,将来还有重返家园的可能,但**拉到他们那边去的晋省民众,将来可是会和晋绥军反目为仇的。阎锡山又不是傻子,对这种倒贴的赔本买卖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也正是与西北这个豪强暗通款曲,使阎锡山有了相当的底气,也就不愿过于交结中共这帮穷汉。面对周、彭所提出的八路军装备物资清单,阎锡山却并未痛快答应。

        “前方部队连日损失颇大,也正急待补充。贵方所列清单中,粮食、衣物,应可解决。但这枪械、弹药确是难办。”阎锡山一脸为难,“各部装备物资补充都是根据作战任务情况来确定的。南京只将贵军归于二战区统辖,贵军却又坚持敌后独立作战,这具体作战任务未明确,我这里也难以提供相应补充。两位最好能致电南京,尽快把任务明确下来,我也好想办法及早为贵部提供补充。”

        刚才周恩来说什么“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是该党该军“不可动摇的基本作战原则”,还说“要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让敌人前边占,后边丢”。

        或许中共的做法确实对抗战大局有利,但在阎锡山看来却是于晋绥军大大的不利!晋绥军在前边抗击日军,丧师失地,中共却在敌后避实击虚,等着钻日军的空子捡便宜。将来回头一看,晋绥军丢的地盘都落入了中共手中,那还了得!因此,阎锡山也就在装备物资的问题上,给中共一个为难。

        在察哈尔抗战已经失陷,日军正准备进逼晋北的情况下,阎锡山的这种态度让周、彭两人都是暗皱眉头。

        “阎先生将二战区前线司令部设在这里,想必应和西北方面有过交涉。不知人民军是否会参加二战区今后作战行动?”周恩来试探道。

        二战区前线司令部就设在人民军与晋绥军控制区域的交界处,任谁见了也会有想法。不过,阎锡山是奉老蒋之命与西北交涉,又解决了战时后方医院这个大难题。有这前因后果在,加上抗战这个大前提,阎锡山也不怕老蒋猜疑。

        “西北与南京至今仍属敌对,二战区是指挥不了人民军的。”阎锡山遗憾地叹了口气,又盯着周、彭两人说道,“日军大举侵华,苏联在远东压力得以缓解,但人民军承担的来自苏联方面的压力却大增。赵振中说过,为了防备苏联,今后一定时期内,人民军难以在抗战中有太大举动,最多也就是能在局部有所行动。不知两位对此有何看法?”

        “那只是西北这帮军阀消极抗日的借口!苏联现在决不会攻击西北!”彭德怀脱口而出。

        “苏联正着手建立世界反**统一战线,又对中国的抗战提供支持,这个时候应该是不会做亲痛仇快之事的。”周恩来思量之后,也神色凝重的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两位或许不知道,此前中央本来希望与苏联缔结互不侵犯条约,但苏联最终却只愿同我们签署互助贸易协定。也就是说,苏联保留了攻击中国的可能。”陪同阎锡山接见的黄绍竑却有不同意见,“在起初的谈判中,苏联提出的条件极为苛刻,并且明显针对西北。因双方条件相差太大,甚至一度导致谈判中断。而在达成贸易协定前,苏联又一再希望贸易物资经由西北过境,并且,仍未放弃对西北新式战机的企图。由这些情况来看,西北所承受的苏联压力应该不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