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局势转折(四) (1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局势转折(四) (1 / 6)
        在10月底的时候,老蒋就飞到洛阳,召集陕西境内的张学良、杨虎城和晋绥方面的阎锡山、徐永昌、傅作义等人商讨、部署陕北剿匪和绥远作战事宜。

        适逢老蒋生日,一干大员便借为老蒋祝寿之机缓和当下的紧张气氛。但这种所谓的缓和却在随后的会议中荡然无存。

        对于晋绥系的阎、徐、傅等人,老蒋是痛陈绥远抗日之利害,威逼利诱一起上,催促阎锡山增兵绥远。甚至老蒋还想绕开阎锡山让傅作义单独行动,但因绥远境内傅部兵力不足而作罢。最终,阎锡山虽然同意增兵,但却不是老蒋希望的先发制人,而是“抱着弱国的态度,守土抗战,踢破经常范围,加紧自强”的应战。

        既然晋绥军同意增兵绥远,各路部署方案又筹划完毕,老蒋对于阎锡山心中的小算盘也不好过于追究,只能由他去。

        相比之下,老蒋对于陕西的张、杨可就没有什么好脸色了,那可真称得上声色俱厉,严加痛斥。

        张、杨所部同**之间的暗中交往虽然做得隐秘,但架不住参与其事的人多,东北军良莠不齐又被各方渗透得厉害,老蒋也就听到了一些张、杨与**勾结的传闻,并做了一些布置。不过,下面的人实在办事不力,竟把老蒋的布置生生搞砸了。

        在36年春的时候,老蒋就电令派驻西安的特务人员逮捕在西安的**人员和从事抗日救亡活动的刘澜波、孙达生、栗又文、马绍周等人。但因各方面准备需要的时间,逮捕行动一直拖延到8月29日晚才得以实施。

        8月29日晚,特务人员依据老蒋密电名单,先后抓捕了马绍周、关时润、宋黎等人。但在押往**陕西党部的途中,押送宋黎的队伍却被杨虎城部的巡逻队给截住。

        宋黎是**派在张学良身边的工作人员,也时常随张学良一同出入,因此,被杨虎城部巡逻队截住后自然就将其给认了出来。事情上报到杨虎城处,杨虎城又赶紧通知张学良。张学良派人将宋黎接回来后,又以逮捕的名义将刘澜波、孙达生等人给抓了起来,可实际上却是将这些人给保护起来。

        要说事情到了这步,张学良该见好就收了,可这位“少帅”不知哪根筋搭错了路,竟派人包围了**陕西省党部,还将该党部给查抄了!

        8月29日这一天的电报代码韵目为“艳”,29日晚西安发生的这一系列事情又被称为“艳晚事件”。这次事件也是张、杨联合同老蒋第一次正面对抗,也是后来西安事变的前奏。

        一方大员派兵查抄中央派驻地方的党部!张、杨想干什么?要公然造反么?!老蒋得知后自然是怒气勃发。不过,当时两广事变尚未结束,人民军又拿下了西北两马,加上各地上报的灾情烦扰,老蒋也腾不出过多精力来针对张、杨,只痛加电责了事。

        其实,从艳晚事件和原本历史上的西安事变也可以看出,当时南京政府手下的**能力实在不怎样。老蒋在春天就下达的命令,特务们却到秋天才执行,而且连行动方案都没规划好,竟还能和杨虎城部按时巡查的巡逻队给碰上!而有了艳晚事件这一前车之鉴,原本历史上西安事变之前,特务们竟依然没有提前向老蒋发出警报,其能力之差可见一斑!

        到了10月下旬,两广事变已经和平解决,人民军虽然进占陇南,可赵振中的公开讲话却表明人民军愿共御外侮,因而,老蒋飞抵洛阳部署作战安排时心中底定不少,对张、杨二人也就没有好颜色。何况,张学良竟劝老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更让老蒋对他没有好声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