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49.七月围城 (3 / 4)
这未免也太戏剧了一些?阳一文化公布出来的消息,让很多人直接就瞪裂了眼睛,在全国范围内热卖,到现在为止,几本书的后续之作都很受人追捧的畅销书,它们的作者居然是个从来没听说过的学生娃娃?
可以想见,无数人的狗眼因此而瞎了,一时间就连抗洪抢险的主体声音,也被这一阵舆论风cháo压下去不少。很多人饭后茶余的第一句话,就是“听说了没,越州那边出了个神童啊”。
“听说了,我还一直在追他写的那几本书呢,那个《神农密码》写得确实好,什么福尔摩斯的,跟这本书比起来,差了十条街”
“是不是啊,一个小孩子写点儿童话故事我还相信,能写这种大人看的书?”
“那我现在看的,不就是那个小孩子写的?要不然别人怎么能算是天才,我们这些人就是普通人哩”
这些并不是一城一地的议论,在越州,《宋朝那些事儿》和《神农密码》作者的现身,已经是所有人都在关注的焦点这不用说,整个长三角的舆论界,文化界,以及与之相关的出版行业,新闻界,都在喋喋不休地讨论着,分析着,试图剖析出层层mí雾之后被掩盖的真相。
而这种讨论,以越州为bō心,在飞快地扩散到了长三角后,又往南,往北,往西……甚至是往东跨越了茫茫东海,来到了隔海相望的岛国。
南方羊城的一些媒体,从来不乏一些比较出位的声音,再加上刚刚回归国内的梧桐台,对于此次事件的报道,明显带着很多主观意见。而且最让人捧腹的是,这些媒体自己都没有明显的倾向xìng,可能上午还在信誓旦旦地分析阳一文化成长为另类垄断集团,扼杀bī迫独立作家的嫌疑,到了下午就摇身一变,又换了个所谓的文化界自身评论员,来从《宋朝》和《神农》两书的写作风格,写作功底上面,来证实这个作者写出《土疙瘩》的可能xìng。
而中西部地区的媒体,所发出的声音,以后世的观点来看,无异于就是在打酱油了,川蜀楚湘大地上,几乎都是呼吁两方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好好谈判,又或者是鼓动有人拿出更充分的证据,还证明事实,不要欺骗玩nòng读者,净化国内的文化环境。
相较于南方的猜测不休,八卦不休,以及中部的官方发言一样的社论,北边的一些声音,却让人感到了几分疑huò不解。就连罗戈和杨一,也为某些半官方的发言而警惕起来。
其中最为lù骨的一则评论,其捉笔之人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结论,而是不知道在经过了多少统计之后,列出了一个让人相当吃惊的数据——自从98年开年以后,经由阳一文化旗下的子公司阳一出版,所策划发行的书籍,占到了长三角出版物的近三成,越州一地的八成以上。
这个数据,在大众看来可能要啧啧感慨,在阳一文化内部看来,会得意骄傲,甚至很多普通的越州人,都会与有荣焉。
但与之相反的是,更多的人,更多与之息息相关的从业者,不免就要生出戒惧之心——这不已经无限接近于垄断了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