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馅饼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19.馅饼 (3 / 4)
        但是杨一还是很感兴趣的,一者是对这个老铁,吴峻寄既然请了这人,而且中间还多次和此人目光一触即转,两人间肯定有外人不知的默契。二来对于巴巴上赶着讨好老铁的这人,也有几分好奇,但这个好奇,就纯粹是挖墙脚后遗症的表现。

        万一是什么了不得的稿子呢?杨一躲在一边仔细回忆了一下,98年的时候,似乎并没有出现什么具备了市场脉络性的优秀畅销书。

        就连宁远的新书,还有后来被称为国内离诺贝尔文学奖距离最近的《尘埃落定》,也都是在文学性思想性上面闪光,而非巨大的商业价值。

        被这人突然闯入,众人原本的话题就中断下来,开始说到了这个年轻人身上。杨一也乐得躲到一边,暗自观察这些人的表现,把注意力着重放在几个作品大卖过的人身上。

        后来说着说着,就各自分成了小圈子,老铁和吴峻寄凑到了一起,浦沅为首的一众,则是关注起不久之前的对局。很自然的,剩下两个没人搭理的小年轻,就说到了一处。

        杨一本来就是心存好奇,所以看到年轻人张望过来的时候,就主动笑了笑:“你好,能不能给我看看……”他指了指后者手上的一叠文稿纸。

        这人虽然对杨一能够出现在如此场合,也存留了一定程度的诧异,但这会儿他的心思,主要还是放在旁边的老铁身上,就很表面化地点点头:“呵呵,可以啊。小同学你是跟着家里的长辈过来的?”

        一群人都是作协的作家,不算杨一,里面最年轻的人,看起来也不过三十六七的模样,所以他有如此一问,也在情理之中,倒不是平白小瞧人。

        杨一就含糊其辞地点点头:“是啊,跟着长辈过来的。”

        他自己的身份着实不好说明,而且要提到什么“请前辈斧正作品”,也是完全犯不上,干脆顺着他的话就好了。然后接过那人递过来的手稿,看的起来,这个年轻的眼镜儿对自己的稿子很是宝贝,就连被那个老铁不屑一顾,却依然字迹整洁,连一个边角都没有折痕。

        咦,落入眼帘的文字,不是常规模式的开头,而是一篇自述和写作目的。看着上面那一行醒目的“为了记住在这个即将到来的世纪之交,普通华夏人的情感经历,我终于开始动笔”,杨一顿时就有些风中凌乱的感觉。

        这不是九**九那个年份里,都快要烂大街了的所谓“**”,所谓“感情实录”么?如果说在文学性和思想性上,还有阿来的《尘埃落定》,余华的《活着》,宁远的《水乡新城》之类文章撑场面,那么在商业化的道路上,这类满足读者大众“窥私欲”的图书,才是真正的主角。

        尽管此类图书只火爆了不到三年,在世纪之交到来时,就真的“尘埃落定”。可是在其火爆的这两年里面,无疑为众多书商,还有广大底层默默无闻的作者们,指明了一条可能的谋生之路。

        “这个,你怎么会想起写这个类型的文章?”

        杨一又皱眉回忆了半天,最开始引领此类图书风潮的,是北京青年报的某一位记者,正是他最开始抛出的两本类型图书,才使得跟风之作源源不断,终至读者们产生了阅读疲劳和审美疲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