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占城稻 (2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四十章 占城稻 (2 / 6)
        刘晔闻言,皱眉道:“话虽如此,然四公子也不能胡乱出海。不若四公子告诉晔此行目的,由晔安排。”

        曹植愣了一下,眼见刘晔眼神坚定无比,只能苦笑着点头道:“其实也没什么,植知道交州最南端的九真郡、日南郡(今越南中南部)出产一种水稻。这种水稻耐旱且产量极高,是我九江郡发展的最重要一环,这是水稻的图。”说完,曹植取过纸笔,将记忆中的占城稻的形状以及其生长的环境详细写了出来。

        刘晔见曹植写得认真,不敢打扰,但当他写完之后,还是不解地问道:“四公子,这水稻真的这么重要?”

        曹植自然不能举例告诉他占城稻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了。事实上,中国百姓之所以能摆脱温饱问题,跟占城稻的引入有极大的关系。

        历史上的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已经得到极大的提升,像曲辕犁等农具都出现了。可以说,唐朝时期,中国的耕作技术已经步入成熟,在工业化出现之前,耕作技术几乎没有台阶式提升的空间。

        然而,耕作技术成熟的唐代,全国所能养的人口也就八千万左右。而八千余万人口,也是唐代人口的峰值了,相比于两汉人口峰值的六千万,唐代人口确实得到不少提升。然而需要清楚的是,唐代长江流域已经开发出来,耕地面积要比两汉大得多。

        当然,唐代人的生活富足程度,非两汉可比。最起码在“吃”上面,唐代就远胜两汉多矣。

        不过这也证明一点,唐代耕作技术的改进,只是让粮食产量小幅度提升而已。当然,唐代由盛转衰,主要不是土地问题,而是制度问题。从理论上来说,唐代的八千余万人口,应该不是唐代粮食产量可养人口的最高值。

        然而,在占城稻引入之后,整个中国粮食产量和人口发展发生急剧变化。占城稻是在北宋真宗年间引入的,而在北宋末年宋徽宗年间,北宋人口早已过亿。看起来只比唐代多一点,但必须清楚的是,北宋的疆域远不如唐代。

        这种情况下,北宋人口还能超越前代,除却长江流域的开发之外,高产早熟的占城稻引入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还有一点,就是宋代人的生活质量,据后世利用粮食物价、朝廷税入等统计,北宋一代平均年国民生产总值,是在西元2002年左右才重新超越的。至于北宋一代最高的年国民生产总值,在曹植穿越之前都未能成功超越。也就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来,最富庶的年代就是宋代

        在哪个没有工业化,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能做到这一点,可见宋代人生活质量之高。这里面,高产早熟的占城稻,绝对是功不可没。正是如此,曹植才对占城稻如此看重,这东西一旦引入成功,绝对能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

        曹植郑重地将所画的图样交给刘晔,凝声道:“子扬,此事必须派心腹前往,另外找些老农以及经验丰富的船员,这水稻本太守志在必得”

        刘晔闻言,认真地点头道:“四公子放心,晔定必办妥。”

        曹植轻轻点头道:“如此就有劳先生了。”顿了一顿,曹植却是对等候在侧的亲卫道:“立即去军营传令,所有部队半个时辰后在南城门下集合。若有迟到者,军法处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