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94)大和尚前三口 (3 / 4)
“……我,我眼睛里进了土。”总算贺岁有急智,找了个好借口。
商成又望向谷实:你有什么指教?
谷实当然……当然是没啥能指教的了。他把张开的嘴又阖上,低下头专心地吃茶。
商成这才望向前三口,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敢请大和尚为我解惑。”文绉绉的话说完,看前三口还是犹豫,便笑道,“其实你不说,我也差不多能猜到。礼部的官员陪着,你显然不是普通的僧人,至少兼着部分使臣的责任。你为国出使,行事又是如此地诡秘,不用问,必然是不能明说的事情。不能明说的国事,无非就是那么两样,一是宫掖之变二是战事将起。你们的天皇制度一一就是他们的国王,”这后一句是给谷实和贺岁作解释。他估计,两个人都不知道日本国的国王自称天皇,而前三口就更不敢在他们面前提什么天皇。要是谷实他们知道了日本国王居然自称天皇,前三口这国使也就当到头了一一大赵的圣君都只能是天子,区区的日本国小小的弹丸之地,一个破落国王何德何能,就敢称天皇帝?何况天皇氏是中原夏族人的一支,日本国竟然敢僭越逾制窃尊名而自居,居心何在?
果然,在听了商成的话之后,谷实和贺岁再看向前三口时,都流露出厌憎的眼神。他们连忙间还没来得及反应商成所说的具体是“皇”还是“黄”;但不管是同字还是谐音,都让他们感觉到很不舒服:东倭,不过海外一野夷尔,焉得与三皇五帝并列?
前三口完全没有想到在大赵,既然会有人这个事情揭出来,登时便觉得心头一阵惊悸。可既然商成说到这个问题,他却不能不辩解,他强作笑脸,支吾着说:“商伯,呵,商伯说笑了。我国大王如何敢称天皇?即便有,也是市井间穿凿附会罢了。当年推古大王十五年,圣德太子遣小野妹子使隋,也只是笔误写作‘日出处天子致日没处天子无恙’。此事在上国的《隋史》也有记载……”
谷实是当朝显要,哪怕以后的遭际说不清楚,如今却是当之无愧的位高权重,所以有些话他就不能随便说。贺岁不过六部里的小官,没有那么多的顾虑,说话自然就很不客气。他讥讽说道:“你是说《隋?倭国传》?可大和尚既然背诵了这一句,怎么就不提下文呢?‘帝览之不悦,谓鸿炉卿曰:蛮夷有无礼者,勿复以闻。’”
商成却没理他,继续说道:“……我听说那个什么小野,在路上就把国弄丢了,是?就自己编了一份递交上去。不过,我想,这种东西,在你们国内应该还有存档?”
那份国上究竟是如何的内容,前三口也是无从得知。但商成既然这样问,显然是知晓那份国的措辞,不消题了,必然是有“天皇”字样出现,否则商成也不会言之凿凿。至于商成是从何处听闻或者见过日本国存档几百年的国,前三口已经来不及思考了。他完全被商成一句接一句的步步进逼吓得心惊肉跳,别说答话,就是眼珠子都错挪不动半分,只能傻呆呆地坐在石鼓凳上望着商成一一诸天佛菩萨,这人还想说什么?!
商成却不再提那份国,而是轻飘飘地把话题转回去:“……刚才说到哪里了?哦,对了,你的来意。我才说过,就只有不能说的情况就只有国事。战争当然不可能,不说你们那点人口和兵力,就说你们的天皇和宰相一一好象不是叫宰相?幕府将军……好象也不是;关白?摄政?算了,不扯这个。就说你们的天皇和宰相正在扯皮的事。在他们没拉扯清楚之前,哪里有空打仗?宫掖之变也不可能,原因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个理由,除了天皇家族之外,没人能坐那个位置。你来找我们哩,不外乎两件事的其中一件罢了:一,帮你们的天皇;二,帮你们的宰相。”他笑眯眯地望着前三口,“大和尚,你说我把事情说对没有?”
前三口哪里还能说得出一个字?
另外两个听众,贺岁还好点,毕竟他知道的不多,最多就是敬佩一下商成的思路敏捷;可是谷实就不同了。商成说的一点没错,前三口十一年中三次来赵,都是痛哭求助,说什么日本国的摄政藤原氏,欺凌国君把持朝政,屠杀忠臣驱逐宗室,横征暴敛荼毒百姓,总之是把坏事都做尽了;为了日本国的国王和臣民,同时也是为了伸张正义,前三口受日本国王的秘密派遣,前来拜求上国出兵镇压藤原氏,还日本国一个朗朗乾坤……
商成撇了撇嘴。出兵海外?这不是扯淡嘛。别说如今的航海技术能不能支撑大规模用兵,就是技术上没问题,这打仗的钱粮从哪里来?何况大赵自己就忙着北挡南杀,家里事情都没搞出个眉目,哪里还有力气向日本那么远的地方派遣兵力。
他笑着对还是目光呆滞的前三口说:“大和尚,别这样嘛,我都说了是朋友间聚会拉话,纯粹就是扯淡而已。一一对了,我问你一个事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