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十七章 驱满(二) (1 / 3)
这个法子梁明打眼一看心下就同意了。可同时也产生了一个问题。那京城附近的百姓就没有当兵这一来。怎么到了地方就变个样了?
对于这个的疑问。曹文埴做出了个极为完美的解答。“命异之。非朝廷可正。”
梁明很无语。但想了想也对。自己事一堆。那里管得了那么多!这公田制都废弃了一千多年了。从宋时起。元朝掐去。到明。再到清。土地兼并从未停止。反反复复。一轮又一轮就没歇住过。
从中看。宋朝的官田很快就败坏掉了;明朝的魄力最大。搞了个兵户。最后弄了个大烂摊子;清朝的官田则是最少。自己也没想过捣弄官田。这也算是顺应潮流了。
况且那些个朝代都是大乱之后而定。自己这边还没见太多的血呢?自己除了杀掉一批地主恶霸之外。就只能抄没满洲八旗贵胄的土地。跟前面那些个朝代“千里无人烟”的局面相比。太是小意思了!
所以。作为主导人的曹文埴算是出了一回彩儿。入了梁明的法眼。为了给众官员做出一个表率。梁明竖起了一杆大红旗。轻轻一摆手。曹文埴官复原职了。就名字换了一下。从顺天府尹变成北京府府尹。(实际上是一半。户部侍郎没了。)
而时间证明这个法子还是不错的。短短的半个月。中华军竟然招募到了一万七千多人的新兵。惊喜。实实在在的惊喜!这个数目已经远远超过了先前的预期。
在京津。中华政权的跟脚正在一点点的向土里扎!养料充足啊!
驱满的第三个好处就是替中华政权赢得了战略先机。
近百万的满人“背井离乡”。自然是要有个去处的。北面正在打仗。无论是东北、还是西北。虽然都是“静坐战”却也是正儿八经地战场(双方兵力都紧张。中华军是真紧张。满清是一时间抽不出。赶不及)。所以。这边的路不通。除了一开始特意放出去了几万之外。卢龙、遵化、喜峰口、太平寨一带那口袋扎的滴水不漏。
而梁明之所以要放出去几万那也是为了打招牌。涨声势。东北是满人的老巢。但是那地方地广人稀。除了盛京之外。吉林、黑龙江两地不见得就比明朝时地人多。同样。交通不畅那里的消息也是流传不通。而且那的人对于满清的忠诚还是相当硬实的。
为了标明自己地——只找八旗勋贵的麻烦。不嫌弃满族平民。这一旗帜鲜明的态度。为了尽快的瓦解满清最后的根据地。表明中华政权的革命斗争目标。梁明必须放出去几万满人去东北。只有从满人口中说出的话。才会被东北的“各族同胞”所认同。为了树立一个显而易见的证据。梁明甚至下令释放了一万名最烂的八旗俘虏。(省粮食了。我就不信他们烂泥还能糊上墙去)
几万人。撒在东北影子都不见一个。但也只能这么多了!梁明不可能放出去几十万。他还不想给自己找麻烦。虽然那样做能给盛京地满清官员、八旗贵胄出一道难题!可现在时候不对。已经要入夏了。可不是要入冬。即使困难一点(越南分舰队骚袭)。但以东北的积蓄还是裹得住的。不然的话。借刀杀人的事梁明可是很喜欢干地。
除了北面和东边的大海。余下的各个方向自然是敬请尊便。你往西走去山西。可以;往南走到河南。请;走东南到山东。梁明心里乐呵。
随便你往哪走。那都是一路兵啊!真正的大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