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章 欧洲的第一笔买卖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六章 欧洲的第一笔买卖 (2 / 2)
        梁明已经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了大陆,这件事情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头,那接下去如何运作就是**的事情了,他现在关注的是“运书”。

        《扬州十日记》、《扬州城守纪略》、《嘉定乙酉纪事》、《江变记略》、《嘉定屠城纪略》、《川中记事》等书,在印刷局全力开工之下已经印刷完毕,每本一万册的量,作为先期投入已经不小了。

        印书,对于现在的中华国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从欧洲引进的油印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了。(清朝乾隆年间印刷活字有铜活字、木活字、泥活字等,在官私坊肆间以木活字最为通用。)

        梁明想要将南洋永远的收归中华囊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同化当地的土著,依靠中华强大的文化优势,只要时间充足两、三代后南洋就都是中华的顺民。

        想要文化侵蚀,就要有足够的书籍,印书也就成了中华国文教部首屈一指的大事。印刷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可惜活字印刷术出现后就一直没有太大的突破,手工印刷在中华大地上施行了六百年之久。

        中华国有良好的铸造条件,铅、锡合金的铅活字很快就铸造了出来,并且根据偏旁部首进行了排列,这样可以相对的降低检字工的文化水平。

        可是中华国自制的油墨效果十分不理想,梁明又让**从欧洲私下里找了几个油墨工,前前后后费了一年的工夫才建成如今的印刷局。

        汉字数量太多,而且印制中使用大量常用字,大量铸字使得整个铅活字印刷成本很高,除非印刷数量成千上万,不然分摊到每本书的印刷成本将超过雕版印刷。这就使得官办印刷局几乎垄断铅活字印刷,几年的工夫连开了四家分局。

        少数财力雄厚的商人,看准了这个机会,或独资,或联合纷纷进入。几年来中华国的文化领域是相当活络的,大量的书籍涌入市场,也相对的策应了梁明的政策。

        铅活字使用的字体为目前广泛应用的宋体字,横细直粗,清晰整齐,十分便于辨认,阅读效果很好,字面有粗体细体等三四种。

        几万册的书籍被分散到印刷局总局和四处分局,全力开工的情况下不到一个月的工夫就全部出场了,趁着北方寒冬季节巡海水师不大出海的机会,梁明责令移民局和中原情报署务必完成这一任务,保证书籍安全抵达内陆。

        这件事移民局涉及到的很少,除了少数几个头头外,余下的众人都不知道自己运送的是什么?不过上头的严令也让他们心里明白,这一批东西万万不得出差错的。“必要时刻焚船”,这句话不但表明了这批东西的重要性,也隐讳的表示了移民局的运送人员须与此船共存亡。要与不然的话,自己只有死路一条。那个时候,也只能祈祷都在中华国国内安置的家人一生平安了。

        仅仅是运输而已,移民局就已下达了如此严令,深入执行此事的中原情报署更是三令五申了,虽然岭南处、江南处、北方处在军情局的地位很特殊,甚至还有乌三娘这个敏感人物,可军情局的局长武怛初还是很“沉稳”的同三人开了一次没记录的会议。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