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盗墓学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九章盗墓学说
        既然盗墓贼是那时才兴盛的,那么墓穴的安保措施在这之前,也一直不是个重要问题,一般qing况下,都是选择**修建封装完后就了事,很少有人会花大心SI去SI考如何设置机簧栝械,如何将闯入的盗墓贼一网打尽,以好保证自己墓穴的安全。

        而盗墓的兴起也是曲折漫长的,刚开始的时候技术粗糙原始,甚至是白手起家,就算没有任何机关,直挺挺冲进去被尸气一口蒙死的都不在少数,然后被墓中因为特殊环境气候而造成的变异生物杀死的也不计其数,甚至还有墓主诈尸夺命找替死鬼的。

        后来经过几代人的si wang与鲜血铺垫,终于一tao最原始的盗墓行业规矩出现了,被后世称为《九章通穴经》,chu看名字让人会觉得这是一本医书,其实这也是始作俑者的用意所在,免得此书被官府所注意,列为jin书jin止liu通。

        这书名中的“通”和“穴”两字,其实是多种意SI,第一眼许多人都会以为是打通穴道,实际是这个“穴”是指墓穴,而通是指“jin ru墓穴”,这样一来,懂行的人自然能马上猜出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好生收藏保管,不懂的人只当医学养身之书,也不会多做在意。

        这本《九章通穴经》里将盗墓需要注意到事项大致分为九项,即:风水、定穴、chu通、行进、祛邪、扬阳、取财、走水和毒物机簧等,当时各种墓穴里机关布置少,不像后来的许多盗墓指点书籍中,机簧自己一个可能就要占三四个篇幅。

        这书中的nei容虽然粗浅的很,多半是源自于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尝试,所以几乎只是描述了表现象与应对方法,但是并没有更深层次的分析和考究,看得出其层面依旧停留在征集收录的角度,而没有能够通过其中观点jing髓,推陈出新,根据不同qing况也可随机应变的功能。

        但虽然如此,也总比什么都不懂埋头傻干要好,此书也不知道是谁写的,或许更可能是集体智慧的收录编纂,此书一出,许多盗墓贼们纷纷有了金科玉律可以遵循,死伤大大减少,效率也高了很多,挖掘出的金银首饰,古董器具瞬间多了起来。

        因此本来只能算是小众收藏的古董物件,一下子大量liu通了集市上,就连寻常的富贵人家都能买得一两件质量还成的古物做收藏,而那些浸yin此道的士大夫高官们,更是以互相攀比珍奇古董,乐此不疲。

        长此以往必然是不可能的,俗话说,月满则亏,这行业一下子兴盛到了顶点,许多人死前都心中掂量,该不会自己的墓穴也会被扒开,最终曝尸野外吧,因此也要求那些修建陵墓的人一定要动脑筋,根据天才地势,山水风土,设置不同的机关、毒物、猛shou甚至稀奇古怪的阵法等防yu结构,誓要将盗墓贼直接杀死在墓中。

        而为了防止那些工匠出去以后万一泄密,甚至监守自盗,许多人家还采用了死后由工匠搬运主人尸体进去,然后家里人在外面拉上机关,把对方也困死在里面的狠毒办法,无所不用其极,就是为了能死的安心点。

        盗墓那一伙人这下可遭殃了,《九章通穴经》中虽涉及到的方面虽然众多,但是机关毒物这一块几乎都是稍微列举了一下最常见的例子,有些甚至还是直接拿活人用的弓弩稍作改变而来,完全没有什么神奇之chu,只要身体反应快些,可以将它们视若无物。

        而现在自己挑ZHAN的难度一下子从有攻略的普通模式,转换到了攻略变成一张废纸的困难模式,还没有续命机会,这一上来谁受得了,眼看盗墓行业渐渐式微,但当时早已经形成一个复杂成shu的体系,有师傅徒弟传承,所以基本上可以算一门手艺活,而非类似抢劫掳掠那样单纯的犯罪了。

        许多业界前辈不希望看到自己辛苦了半辈子的东西就这么衰弱下去,于是约定起来要共同研究出新的规律来,写出一本属于自己,迎合时代的通穴经。

        但这毕竟是以暗算明,大部分做了这行营生的人又都是些穷苦之辈,没什么文化,偶尔其中几个知识水平高的,也意识到光靠这群人绞尽脑汁苦SI冥想也是无济于事的,需要得到前人的智慧jing华方才可有突破的转机。

        他们千方百计的打听,终于察觉到了那些整修墓穴的工匠们,为何近百年以来进步这么大,是因为其中一人在机缘巧合之下,在当年关押周文王姬昌的殷商牢房旧址中,发现了周文王不知为何留下的《文王格致谱》残卷,其中有将他推算出的先天八卦如何具体运用到格物致知上去的具体推演和指导,虽然不如周易本身博大jing深,但也是不世出的奇书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