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3章 讲武堂1 (3 / 6)
所以各官仍会暂居原职。
不过有这功劳在手,通考之后,如高岐凤等人,肯定会调到某地担任一个符合五品身份的官位。
他走后,会升为七品的县丞刘遵和,说不定就可以接任睢宁知县的职务。
还有邳州知州苏成性,也可以四品的官位风光告老还乡了。
看来看去,倒杨河运气好,一下就有实缺。
苏知州举荐他,邳州正好有这个位子,这个位子还要打打杀杀,没人跟他争抢,实是让人羡慕。
不过在杨河看来,大明的官位不是没有,主要看你愿不愿意背负这个责任。
如现在河南等地,流寇肆虐,一个个城池失陷,当地缺官非常严重,如果愿意去河南为官,就是区区举人功名,要想获得一个知县的职务,也是轻而易举的事。
然遗憾的是,到了崇祯十六年,因为无人愿往河南各地为官,当年起,吏部就不再往河南整省派遣委任官员。
所以杨河认为,皇朝末世,机会其实很多,只要表现出能力,自然有人愿意推动你上位。
乱世存亡,生命本能会寻找出路,有人颓废,有人茫然,有人麻木不仁,有人则会奋起。
热血仁人志士其实也不少,他们本能会抱团,寻找武力旗帜,若他们感觉与杨河志同道合,种种力量就会向杨河这边汇聚。不论壮大团体,寻找代言,或是竖立标杆,都会想方设法的推动他上位。
便如黄管事从淮安府城来,就言“河东君”在淮安的盛会时,就极力夸赞杨大人乃当代士子的楷模,还有府城很多人都对杨河两次大捷之事赞誉有加。
他的“汉终军”更在府城内热传,甚至传到江南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