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百九十七章 诗圣杜甫 (2 / 7)
就像清朝的乾隆皇帝,曾经大义凛然地:“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当传位嗣,不敢上同皇祖纪元六十一载之数。”
意思就是,他即使长寿,也不敢打破爷爷康熙帝统治六十一年的记录,就干六十年,到时候不死也退位。
为此,乾隆还早早地耗费巨资,在皇宫一角修建了为一座为退位之后准备的太上皇宫殿——宁寿宫。
到了八十五岁,乾隆执政满六十年,果然将皇位禅让给后来的嘉庆皇帝,却根本没有搬去宁寿宫住,而是依然住在养心殿,接受百官朝拜,军国重务仍奏闻,秉训裁决,大事降旨敕,大权在握。
可怜的嘉庆当了三年的“假皇帝”,直至乾隆驾崩,才得以亲政。直到临时前,乾隆皇帝都没在宁寿宫住过一天,可谓讽刺至极。
乾隆那还是打着漂亮的幌,自愿禅位的,李隆基禅位可不是出于自愿,也就更有理由干预朝政了。
如此,叛军刚走,长安朝廷就开始暗流涌动。
新旧帝党之争,悄然拉开序幕。
欧阳朔却不管这些烂事,趁着两位皇帝争斗之时,他优哉游哉地赶到长安城西的一处街坊,拜访一位文人。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诗圣杜甫。
杜甫的人生跟安史之乱有着很深的交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就出自这一时期,包括著名的“三吏三别”,生动地反应当时的战乱情景。
比如其中的一首《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