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百六十七章 道森王朝 (2 / 6)
【特长】:文成武就(提升王朝工业化效率15%,提升王朝行政效率25%,提升王朝水师战力20%)
【著作】:《入都》
【评价】:晚清名臣,淮军跟北洋水师创始人,洋务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
对李鸿章的评价,褒贬不一。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西方更是将李鸿章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但是在近代中国,位极人臣的李鸿章是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卖国贼”,中国近代史上屡次大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几乎全部出自李鸿章之手。当时许多国人恨不得把李鸿章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但这样的罪责对于李鸿章而言未免太过沉重。
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李鸿章则自称是大清这个茅草屋的“糊裱匠”。狂风起时,即便糊裱匠再能干也挽救不了茅屋坍塌的命运。
观李鸿章其人,通过一个故事或可窥探一二。
传闻在万国运动会上,各国国旗伴着国歌依次升起,轮到中国时却只有黄龙旗在寂静中冉冉上升。
堂堂的大清帝国竟连国歌都没有一首,场上响起阵阵西人的嘲笑。
此时,年过七旬的老人李鸿章站了出来,步履虽不甚稳健,但神态毅然地走到黄龙旗下,尽可能地挺直腰板,亮开既不清脆也不高亢的嗓,满怀深情地唱起他从就唱得烂熟的歌曲——家乡安徽的民间调《茉莉花》。
喧嚣归于寂静,唯有李鸿章的声音在运动场上回旋,一曲唱罢,雷鸣般的掌声从四面八方涌向这位不惜一切,誓死捍卫祖国与民族尊严的老人。
倘若李鸿章早生一百年,定能成为跟张廷玉一样的清朝名臣,名垂青史。
在接连招募到张廷玉、田文镜等清朝文臣之后,最让欧阳朔期待的便是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了,倘若能聚齐四人,无疑又将成为一段佳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