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探险 (1 / 14)
第四章探险
上车时燕子见到了所有的队员,中方的代表考古研究所的李教授是队长,女人(上次买古镜后燕子一直背后这么称呼她,高梁也表示过抗议,燕子则认为:你有抗议的权利,我有不接受你抗议的自由)则是作为助手随行,另有一历史学家刘拥军、考古学家明凯均是从别的研究所指派抽调过来的。英方的除托马斯和高梁、燕子外,尚有一生物学家梅特利,美国代表则有考古学家马克和他的助手露丝。
一行十人登上一辆大巴直往目的地使去,车上李教授轻声告诉二人:挖掘性考古是不允许也不需要外国人参与的,探险性考古则因为经费问题允许外国机构参与,他们负责经费和派人参加,中国方面则负责运作和提供相应的人力、物力协助。
车子走了一整天,晚上大家停下来过了一夜,第二天再上车时,车子已经换成了三辆越野车,另外队伍加入了四名特警和一名向导,是当地的武装协助人员,这时大家暗想行程快到了吧。
出了县城一直往西顺着青海境内的沐羊河往上走,路越来越烂,直把众人的**都颠成了两半(**本来就是两半的)。
这里的路说不上是路,你休想找得到任何的道路标记,最便当的方法就是看路辙,丘陵到头了反而平坦,路上草甸和荒漠很多,根本就看不到树,继续向西行驶基本就没路了。
要说路荒原上到处都是路,戈壁上的草甸可以并排行驶上百辆车,闭着眼睛也能开四档,不过来阵雨时有的地方就成了沼泽,雨再大些就会暴发山洪,天大晴时雪水融化都会使路变到河里,车队也数次陷到河里泥淖里,亏是三车同行相互救援才得以脱身。
本以为就快到的路程又走了二天,从颠簸到摇晃,直把大家的眼都晃绿了,在车子总共抛锚了三次、陷了六次、翻了二次后,一行人总算来到了目的地的山脚,向导札木告诉众人,再往上徒步爬行800米就是传说中的圣地了。
在札木的带领下,一行人经过了近三个小时的艰辛后,终于上到了洞口前的平台上。平台很阔,怕有半个足球场大小,但在莽莽昆仑山和一望无际的荒原戈壁中,怕只有米粒能和它相辉映。
站在平台向上望去,不远处已是一片雪白,冬天的逼近正在令冰雪每天以十几米的速度垂直下降,看来他们必须在一个星期内完成所有的项目并返回到县城,饶是如此,队伍还是决定休整一天以恢复颠簸了几天的体力。
平台上尚留有第一支考古队搭建的帐篷和物资,倒省下了他们不少功夫,直接围成堆坐下烧起自带的酒精烤起火吃起东西来。由于高原反应,中方的李教授,刘拥军和明凯面色都显得较苍白,一路的颠簸和爬上来让他们早就筋疲力尽了,略作休息后,李教授在吩咐过谁也不许擅自进洞后就和刘拥军、明凯休息去了,同去休息的还有两个特警,他们的任务就是负责起队伍的保护和警戒,此时虽才只是下午,但已经在分工晚上的警戒任务了,另外两人则在周围四处打量地形。
燕子等人则围绕在一起烤火聊天,话题当然基本上都是围着这次探险转,几个外方代表都会中国话没说外语,大概是为了尊重燕子等不会听的人吧。
从谈话中燕子和高梁才知道了事情的始末:美英双方从流出海外的《永乐大典》古残本中找到了记载着从古本上抄录下来的一些记载,记载上说到了昆仑山北面某处的山脚下曾经存在着一个强大的氐羌民族,这个民族消失后留下了一个宗教圣地,这圣地即是祭祠所在也是墓地所在,受昆仑众神的庇佑,凡是侵犯圣地的人都会死去。在与中方联系后中方派人查阅了大量的古文献和地方县誌,终于找到了记载上记录的这个地方…………
休息了一天,众人的精力均已恢复得七七八八,起来漱洗吃过早饭后李教授决定再休息一会,中午时分进入山洞一探这神秘的圣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