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爆破 (3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爆破 (3 / 5)
        利用自然岩土层作防护层的工事,简称坑道。在中国,习惯上将构筑在山体内的这类工事称为坑道工事,将构筑在平坦地形地面下的这类工事称为地道工事。

        但不管是坑道工事还是地道工事,其目的大多都是在装备处于劣势时,构筑的一种保存实的工事。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就有开展轰轰烈烈的地道战的经验。现在构筑的坑道表面上看起来与挖地道差不多,但实际上却是大有区别。

        当然,地道是用来对付日本鬼子的,坑道是用来对付美国鬼子。这也可以说是一个区别。但最大的不同,还是地道是在平坦的地面下。其基本上只能隐藏、保护自己。除非敌人钻进地道,否则基本上没有攻击作用。但是坑道就不一样了,坑道是构建在山上,这就决定了它可以和地面上的野战工事相结合,与防御兵力相适应,更加符合战术要求。是一种能打消灭敌人、能防保存自己、能机动、能生活的完整体系。

        比如说我们可以利用地形把三个坑道口构筑成“品。字形,这样这三个坑道口就可以互相以火力支援,敌人在折腾任何一个坑道的时候,都会把自己的后背亮在其它坑道的战士面前。战士们甚至不需要走出坑道,就可以把敌人当靶子一样一个个射杀。甚至还可以做到这个高地的坑道口与另一个高地或是另一个山头的坑道口遥相呼应,让敌人防不胜防。

        再比如说。我们可以把为大炮、迫击炮、坦克等构筑坑道,只要设置好射向,炮兵甚至不需要走出坑道就可以朝指定地点发射出炮弹。还可以把车载火箭炮“咯秋莎。掩藏在坑道中。要发射时迅速开到指定地定,发射完火箭弹再迅速退回到坑道里隐蔽。这样可以避免敌人从我军发射出的炮弹弹道上分析出我炮兵的位置,进而用炮兵或是用飞机轰炸

        这些好处都是地道所没有的。有时候就是差这么一个字,区别也只是一个建在地下,一个建在山上,但却决定了他们的功能和性质有很大的不同。

        坑道工事的作用在朝鲜战场上勿庸置疑。特别是在这上甘岭上。有一天,中、美双方将有一天会在这仅仅刃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上推来推去。而且往往是白天被美军占领了全部的表面阵地,但一到晚上。我军又从坑道里钻出来夺回阵地,反反复复竟然一共达到了四十多次。

        有一名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美军将领就这么形容这场仗:“确切的说。要占领这两个,高地并不是很难,但是我们占领了这个高地四十次。就会被敌人打退三十次”。

        但是现在。我却站在上甘岭的坑道内一筹莫展。正如王一鸣所说的,这两座高地几米深的地方就是岩层,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石头。总之就是很坚硬的那种。这不,在张明学手电筒的亮光下,矮个子连长张小于。挥起一把十字稿就朝那岩石上挖去。但随着一阵阵“铿铿”之声,过了好半天才见那岩层上掉下了几块皮球般大小的石头。

        再一看那十字稿,却已经崩出几个缺口了

        娘滴!见此我不由暗骂了一声,如果真要这样挖下去,要构筑好理想的坑道工事只怕一年的时间是远远不够了。也怪不得王师长会只在这里布置一百多人那么少的兵力。就算是以后占二…品二来,也只是在这两个山头分别放上一个连队?……

        这里根本就挖不了多少坑道嘛!挖不了坑道就躲不了多少人,那就是想要在这里布置更多的兵力都办不到了。这时候我真有些不明白。史上打这上甘岭战役的时候。他们的那些坑道是怎么弄的

        更气人的还是。有岩石的地方就很硬开不动,有些地方却又是土石混合的,用铁锹轻轻一铲那土石就是“吼略呃”地往下掉,这些地方就非得用原木支撑不可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