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经营均房(14)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 经营均房(14) (1 / 4)
        大宋权将5200()

        终于把这个烂坑补好,唉。

        @@@@

        “乡亲舍不得离开娃娃,离开乡亲的娃娃生活又不能自理。”张娘子脾气向来甚好,难得有一次嚣张:“现在院乱成一团,大人想当然举办均州院,让均州适龄儿童都能求学,现在看来未免有点过于急于求成了。”

        所谓三个女人一条街,两个女人就成了大半条街了,茹鲜也帮忙道:“均州院,这三天以来,病倒的学子占了三分一,病倒的大人占了一半,张大人你这不是折腾人吗?茹鲜倒认为,大人这是无事找事白折腾。”

        古人难离乡土,有一个最大的原意就是容易产生水土不服,而且这些天,院里大鱼大肉伺候,这些人都摊开肚子大吃大喝,更容易吃坏肚子。

        陆秀夫看着一脸疲倦不堪的张贵,不忍心道:“张大人之所以把学子都集中在均州,无非是均州各地学塾不够,乡塾不足,夫子缺乏,把这些学子集中起来,就能够让更多的学子进学。”

        “把这些学子集中起来,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刘将孙教育世家出身,比其他人看的更清楚:“人多便于交流学术,学子进步必然会更快。”

        “均州人少,若要在每个地方修建院,会造成巨大的浪费,还会造成教的夫子不足。”刘将孙谨慎道:“而把这些学子集中起来,就能省下了一大笔费用。”

        张贵突然灵犀一动,道:“此时确实是矮张过与鲁莽,在此矮张向各位道歉。”

        看着一脸平静的谢枋得、于石和陆秀夫等人,张贵认真道:“矮张有一个想法,说出来给诸位参详一下。”

        “矮张认为,可以以朝廷的名义在各地建立一些义塾,这些义塾可以叫做小学,与京城的太学和院有所不一样。”张贵把后世的马上小学,帐篷小学等偏远地区的小学的情况详细介绍一下,道:“这些小学可以根据各地学子的多少,增派一些夫子或从当地聘请一些夫子教学。”

        “小学还是暂定六岁进学,而各地的小学只进行蒙馆教育,重在识字,到完成蒙馆教育后,然后再把这些完成启蒙教学的学子集中到均州学院,这样既可以便于各地学子交流学术,又便于集中师资力量培养更多的学子。”

        “均州院,日后应以培养经馆学子为主,争取成为整个均州的学术中心,这样诸位先生也不用这么辛苦,不知诸位认为如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