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经营均房(9) (1 / 4)
大宋权将5200()
陈大举死活不敢收,葛氏死活不肯收,于是也只好采取折中的办法,先把这件事放在后头,赶紧给葛起耕报名去。
街道上人很多,但有陈大举在前面开路,一路上也算是淡定,远远听到一阵杂乱声,待得两人赶到纪念堂广场,陈大举脚一软,差点没晕倒过去:人,太多了。
人山人海已不能形容人多的境界,偌大的一个广场,举目望去除了人之外还是人,显然均州大量招收学子的信息传递得很好,陈大举相信,整个均州境内所有适龄儿童都已来到了均州。
适龄儿童,这是张贵的说法,一个月前,张贵提议:再苦也不能哭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决定在均州城内建立一所大学堂,一所名留青史的院,招揽均州境内所有的超过6岁的儿童进学。
由此提出了适龄儿童的定义:凡满六周岁,适合进学并接受教育的孩子。
陆秀夫保留了意见,千百年来,百姓对知识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畏惧,朝廷也多采取愚民教育,精英教育,认为百姓掌握了知识就会造反,从来没有人尝试像张贵这样大规模传达知识。
但陆秀夫这段时间服从张贵的命令已成为习惯,陆秀夫用行动支持张贵的适龄儿童应该受到教育的说法,运用自己的人际关系从朝廷各地招揽了大批学者,同时命令小吏把这个通知下发到每一个小山村,这也是葛氏能听到这个消息的原因。
大批的知识分子的到来和学堂开办的准备,造成费用开支大增,均州财政极度困难,甚至到开不了锅的时候。
张贵把刚到的一批300匹战马,再从之前的战马中挑选出700匹蔺弱的战马一起打包卖给朝廷,当然这个超级大买卖由李庭芝的牵线,贾似道丞相点头,当时战马价格普遍在30贯到40贯之间,有些好的蒙古战马更是超过了50贯,吐蕃战马虽然说不上好马,但按照最低的30贯计算,这一千匹战马仍然获利三万贯。
李庭芝和贾似道两人愿意帮忙,这与朝廷的困境离不开,贾似道更是大度的不用任何回扣和贿赂,因为买回一千匹的战马这个功劳已足够他在朝廷上被歌颂数个月。
三万贯看起来很多,但像陈大举这些基层干部,每个月需领15贯饷银,底层的士卒也要八两,均州军一直不敢扩张的一个原因就是饷银不够,再加上各级官员、各种福利机构,加上来一个月的开支竟然需要10万贯,这也造成了静塞骑即使有战马也不敢增加人数,只好狠心把战马卖给朝廷。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可怜自己想法设法才搞出来的三万贯银子,说什么也要专款专用,从今以后,均州设立专款专用的制度,这也是张贵之前没有想到。
三万贯银子,看起来貌似很多,但若没有收入,估计均州学堂也支持不了一个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