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大战龙尾洲(22)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六章 大战龙尾洲(22) (3 / 4)
        这一年,将会是大宋帝国走向辉煌的开始,虽然很多人都不知道,但后世的史书无一不把咸淳八年作为大宋中兴的开始。

        临安,监察御史曾渊子字广微,学资政殿学士文及翁字时学,签书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倪普,三人联合上书朝廷:

        周公丞相贾似道为官清廉,为民办事,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蒙古鞑子,尤不知罪,南犯襄樊,丞相高瞻远瞩,顾全大局,深谋远虑,远见卓识,提拔荆湖置大使李庭芝于知府,提拔殿前禁军副指挥使、福州观察使范文虎于军中统领,两人同心协力,共同对敌,抵抗鞑子于襄樊外,引骁勇军万人及岳州、潭州厢军两万,又不拘招募鄂州义勇数千人,强攻鞑子阿里海牙部。

        此战之策略,由丞相亲自拟定,并由范文虎大人具体实行,荆湖置大使李庭芝从旁协助,大宋三万将士奋勇同心,杀敌无计。

        我等食君之禄,却不能分君之忧,甚惭愧,特此为丞相请功。

        给事中陈宜中其实是一个狂妄自大、欺世盗名的两面派,惯于提出冠冕堂皇的高调言辞,谴责任何妥协退让的主张和行为;行事摇摆不定,他口头上喊出各种豪言壮语,实际上却懦弱怕事,缺乏勇气和才能。但此时的陈宜中,还是贾似道的标杆走狗,连忙出列道:“丞相一心为国,奉公克己,大公无私,任劳任怨应为我等师,臣赞同。”

        监察御史陈文龙早年随父陈粢定居连江长乐,幼颖悟,苦学不厌。贾似道爱其文,雅礼重之。但陈文龙的正直敢言,却从来不给贾似道面子:“据微臣所知,龙尾洲大捷皆乃因我大宋前线将士奋不顾身英勇作战才获得大胜,三万将士死伤无数,将士们血流成河,将士们尚未尝得到赏赐,言丞相大功者未尝不妥吧?”

        陈文龙说完,还看了站在前列的贾似道一眼,却见贾似道眼观鼻鼻观嘴,看不出任何不悦,心中倒是生了几分惭愧。

        度宗听到这里,笑了笑,道:“陈爱卿所言极是,不过朕正好有一件事想诸君朝议。”

        见大堂内群臣纷纷议论,度宗有点着急,他身体本来就不好,昨夜又是纵欲过度,哪里还有力气大声说话,身边太监都是鬼精灵了,连忙让朝廷上的大臣静下来,度宗才接着道:“周公昨夜上书,为襄樊将士请功,建议朝廷为死去的将士立碑建祠,以震我大宋士气,诸位爱卿认为如何?”

        “哇”的一声,朝廷上的大臣们如街市的小贩般争吵起来。

        右侍郎,兼枢密都承旨家铉翁状貌奇伟,身长七尺,被服俨雅,为人忠义,出列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将士奋勇杀敌,朝廷振之以饷银即可,何须立碑修祠,置天下夫子如何?”

        观文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王龠须发皆白,颤声说道:“曹彬战功卓著,太祖赐大量金帛而未予枢密使职位,狄汉臣得枢密使三月而罢,赤佬上不思君恩,下不思保家卫国,立碑修祠乃朝廷之大事,请皇上慎之。”

        太府寺丞陈仲微天生笃实,也出列道:“蒙古蛮子南犯我大宋,掠夺我大宋子民,将士士气不振,立碑修祠之举,或许不错?”

        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章鉴官清廉,政事严谨,宽厚与人,一生忧国忧民,此时也出列道:“臣附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