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百八十一章. 北极省 (2 / 3)
王氏兄弟刚到北极省的时候,两手全空拳,什么都没有,面对着浩瀚无垠的领土上,几万无法无天的淘金客、捕鲸船、因纽特人,就手下这千把号子人,嘿嘿,那就分化瓦解呗。华人不用说,说明了,现在这里是大清藩属——兰芳联邦辖地了。
真是新鲜事呀,这年月只听说西洋人插旗占地,咱大清……不对,咱华人什么时候也漂洋过海的出来开疆拓土了?想当年,三宝太监的万人船队也没有为大明朝献上一寸疆土,这兰芳是怎么了?从南洋婆罗洲,就一步跨到太平洋对岸了?
到底是“皇恩浩荡”呀,千百年正统观念甚至于心的华工华商就开始纷纷前来投效。拜帖一摞摞的接,简陋的总督府门前,走马灯似的。
既然来了,就要稳住人心,除了所剩无几的金矿还有些人开采,北极省也要开始些稳地住人的营生。人就络绎不绝了。都是来挣一份富贵的,到这里来的大部分都又在美国被歧视的一番苦楚,在这里港口停泊着的兵船上和海关门前,和青龙旗一起舒卷翻飞的联邦国旗、军旗下,站的笔管条直,手里刺刀雪亮的联邦陆战队士兵,就都透着不一样。
招工幌子招兵旗一竖起来,有船就得装卸货物,港务局招工;商船兵船到这里都的多少修补维护一下,还有不是来往的捕鲸船,都是现成的买卖。一到岸,首先就是修船,北极省第一家船厂建起来的时候,来找工作的华人就多了去了。可毕竟船厂也要不了那么多人,没关系,伐木队还要人呢!发下来的木头要运输呀,也要人;有人就得有地方住,营造处也要人;有房子也得有家具,有一家木器厂招工;既然是联邦的领土了,就不是一天两日的营生,要塞炮台港口工厂也都要木工泥水匠和壮工。从叶根生那里拉来的水泥、大炮,从贺王爷、陈雨霖那里带来的银子就是要把北极省造的固若金汤的。
有钱有炮有吃喝就会有人来当兵,几个月以后,王义伦手下的百十号亲兵,就剩下十来个了,其余的都提拔当官了。有本事带兵的当主官,有技术的当士官、士官长,连跟他多年的老火头军,现在都当上了士官长,带上了七八号,红案白案掌灶杂工的分出来了。
陆战队和水师到没有扩充很快,而是设立了警备局和警察署,这两下掌控的兵力警力都在三个营以上,随时可以加入国防军。所有进入工厂的华工都是当然的预备役,一旬一轮的整训。
华人稳住了,同时也和印第安人交上了朋友。北极省域内有印第安人的两大族t族和a族,主要定居在东南部和中部地区。
t族印第安人在森林茂密、鱼群丰富、食物充沛的阿拉斯加东南部繁衍,以图腾柱、庆典服饰与精致地毯著称。他们也是凶悍的战士,当首批俄国人带着枪炮想进驻这里时,他们奋勇赶走了入侵者。
这里也是三文鱼的最大产地,就在阿拉斯加的凯赤坑,这里是真正的世界三文鱼之都。每年6——10月,数以千百万计的三文鱼从太平洋中逆水洄游到阿拉斯加大大小小淡水河流和湖泊里产卵,以完成它生命历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海湾里,准备回游到河里产卵的三文鱼群把海水染成了红色,一泓浅水之中可见到无数的鱼鳞闪耀,鲜活肥鱼,俯拾皆是。河里满满都是从海湾过来的三文鱼,它们产籽后会很快死去。小鱼在淡水里长大,然后顺流游进大海里生活,成年后再洄游到出生的地方来产籽,循环往复,代代如此。
十月里,其他地方都冻冰了,就只有这淡水和海水交汇之处还没有结冰,满河的三文鱼便成了各种肉食动物的大餐,包括白头鹰、棕熊等纷纷云集于此,每天狂吃三文鱼,棕熊吃过这次大餐就该冬眠了。
它们既是北极熊的过冬食粮,又是渔人采捕的对象。千百年来,这里是t族印第安人的家,他们沿着河湖定居,过着原始的渔猎生活。三文鱼是他们的主要食物,当季的时候自然饱吃新鲜鱼肉,但是大量的三文鱼还要剁去头尾片成两片,在架子上晾干烟熏后保存起来,能够吃一整年。
联邦渔业收购三文鱼,可叫t族印第安人有事干了,北极省的人可以有几个月大吃新鲜的三文鱼了,巨量的三文鱼分割冷冻、罐装、熏腌……带回来的就是白花花的银元了。
凯赤坑街上的店铺,十之**都跟三文鱼有关。几乎所有出售三文鱼制品的商店,还不论是华人白人印第安人开的,店门口都用汉文写道:欢迎免费品尝,店内的货架上亦有汉字:有卖鲑鱼籽。
阿留申群岛,是以上弦月的形式横断着北太平洋,处于日本和远东通往北美、北欧最短的路途上是绝对的战略要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