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零三章. 洋务洋务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百零三章. 洋务洋务 (3 / 4)
        “哈哈!确实厉害。自从李老板整合他的情报网,成立了联调局,和龙堂的华统局并驾齐驱,哈哈!你小心,你的身边就有他们的人。哈哈!”贺总督就听说李登科光送出去的**舞女倭国艺伎,就有十几二十个,至于安南妓高丽姬就更多了,什么关节打不通?

        “肯定有!哈哈!据他们掌握这江南机器制造局预算,除了开设当年投资约25万两的费用之外,主要经费来自于淮军,67年时曾国藩获得许可从**海关取得百分之十的关税作为制造局的经费……每年有至少40万两……”

        贺总督只知道李老板的耳目遍及中国所有沿海城市和江河两岸,能够深入如此,也真是匪夷所思:“我在古晋见他时,好像优哉游哉的,这家伙深藏不露呀!”

        “是,反正,我见到的是原件,曾大人的名章都有,厉害吧?而且淮系军工的设备里,还有我们卖给他们的,所以对他们的情况,也就更了解了,就说这沪局吧……有大小机床662台,蒸汽动力机361台,总马力4521匹;汽炉31台,总马力6316匹……在龙华镇建厂制造洋枪细药及铜帽炮引,生产的军械火药,主要分拨为北洋、南洋、炮台、兵轮、各行省5大项。其实,沿江沿海炮台和各行省的陆地驻防,多为淮军担任,因此,其中的一大部分军械火药仍归于淮军。”

        罗继麟喝了口茶:“只是,这江南制造总局的生产力还是太有限,去年仿制德国毛瑟11mm前膛步枪,黑火药、铅弹头,每天平均可以生产十五枝毛瑟枪和各式弹药。一年可以制造子弹9万发,地雷200枚,枪支2000支,对于清廷军备也只能是略有小补。”

        “去年还在做前膛枪?手艺练出来了,也没用了。”贺亲王感到很遗憾。

        “而最致命的是,质量品质并不好,步枪的水准就不高,而且生产成本高于直接购买,每支步枪的生产成本高达17.4两,而外国产品的进口成本仅为10两左右。快赶上这支了吧?”

        “还真差不多。”

        “造船的情形亦类似,该局也在1868年生产出了中国第一艘自造的木壳汽船惠吉号。首次生产之后,陆续造了数艘汽船,但所造船的速度不快,整体生产成本及耗燃料都高,结果反而不如直接向外国购买,自造一艘船的钱大约可以向英国买两艘船。”

        后世资料上的记载,现在是眼睁睁的见到了,贺亲王真正的无语。

        “所有的生产原料几乎都靠进口,所以生产成本高据不下。沪、宁二局从机器设备、原料燃料到技术人员不能不仰赖于外国。这一点连李鸿章自己也不得不承认,“淮军炮队所用器械子弹,尽仿洋式,所需铜、铁、木、煤各项工料,均来自外国。沪局各船虽系自造,而大宗料物无非购自外洋,制造工作亦系洋匠主持,与购买外洋船只略同。”这活怎么干呀?要在咱联邦,还不早歇了?”

        “基础工业太落后了,清廷也太没有统一的构想和计划了,全凭在任大员个人意愿行事。”

        “而且人员薪水偏高,尤其是洋员待遇太过优厚;再者申购物资浮滥、人员人数过于浮滥。问题不是一点两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