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百零八章. 炮台 (2 / 4)
江四水说道:“岂只是在试射时呀,在作战中也常有火炮炸裂之事,道光十九年十月,广州官涌作战,大鹏营一千斤大炮放至第四出,铁热火猛,偶一炸裂,致毙顺德协兵丁二名。”
“嘿嘿,虎门炮台多锈蚀,日晒雨淋,毫无苫盖,不独炮架木质易于朽烂,铁炮也每多锈蚀,降低火炮设备完好率,这也增加火炮炸裂事故。”
“所以。”江四水回头对后面的营官说道:“维护绝不能松懈,给你的白手套,就是标准。海军能做到,陆军也应该能做到。”
“是!”营官高声应道。
回到官厅,江四水看着邦嘎炮台周遭地形的沙盘,问林吉太和郑炳勋:“英军舰炮射界扩大,机动性强,能迅速转移,适应新作战阵地的设置。鸦片战争时期英军火炮装备数量比清军有优势。现在邦嘎防务,能应付多达强度的进攻?”
郑炳勋说:“你知道,那时英国战舰分为七等,每一等级的战舰的舰炮装备的数量按等级逐次递减。第一等战舰备炮门数100至120;第二等战舰备炮80至86门;第三等战舰备炮74至78门;第四等战舰备炮50至60门;第五等战舰备炮22至48门;第六等战舰备炮22至34门;等外级舰备炮10至22门。当时赴中国作战的战舰主体为五、六等及等外舰和少量的三等舰。”
“1840年8月,抵华的英军战舰已达16艘,共备540门。三等战舰竟达三艘,可各战舰备佩舰炮74门,共222门。此后,英国又继续派战舰支援,到1842年2月,侵华英舰已累计增至25艘,共备舰炮630门。按照英军各战舰的备炮数计算,那么3艘三等英舰装备的炮舰就相当于虎门个炮台所备海岸炮的总和,1艘三等和1艘五等英舰共备炮102--118门,他们一个舷侧的舰炮数,超过了威远炮台的备炮数;1艘三等和1艘等外舰的一舷侧的舰炮数,大致同威远炮台的备炮数相等。”这样的形式,确实很可怕。
郑炳勋接着道:“双方相比,清军海岸炮明显处于劣势。在实际作战中,英军常常以数舰猛攻清军一处炮台,其舰炮总数是清军海岸炮大约六倍以上,加上较清军火炮的射程远一倍以上的优势,英舰重型舰炮在清军海岸炮的有效射程之外首先轰击炮台,英舰在舰炮的掩护下闯入海口;而清军海岸炮的海岸炮射程近,火力弱,难以击中英舰,这也是清军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者,虎门之战前,英军就侦察到下横档岛没有设防,所以战争一开始,他们就派出炮兵分队,携带臼炮三门,在一百五十名步兵护卫下,由“复仇女神”号轮船拖运至该岛登陆,架开了大炮。2月26日,占领下横档岛的英军,放炮轰击上横档岛。一个小时后,上横档岛的清军被压缩到了炮台内,英军遂展开登陆活动。清方阵亡三百,被俘若干,逃亡若干。上横档岛也落到了英军手中。”
“上午11时,英舰“伯兰汉”号和“麦尔威厘”号炮轰靖远、威远、镇远等炮台。一个半钟头后,镇远崩溃。”林吉太有点颓然。
“靖远、威远、镇远,一个个名字响亮的炮台,瞬间瓦解。”江四水心里不是滋味,可又无可奈何,这样的局势,就是神仙也束手呀。
沉默片刻,林吉太说道:“以我们这里配备的新炮,不论威力、射速、射程、准确性,都高于当前英军同等口径火炮。目前这里只有十门新炮和二十多门旧炮,不论旧炮,十门炮的战力已经相当于已经数倍于彼同等口径火炮,且我们的火炮操作却灵活得多,眼下操炮手的编制完全可以胜任。”
拿破仑时代使用圆弹十二磅炮口径有121毫米,而到清末使用尖弹的十二磅炮只有76.12mm。现在兰芳就已经采用二十多年后才大规模使用的火炮技术。
6门24倍径40磅后装线膛锻铁炮,管重3500磅,连旋转炮架不过6000磅,口径120mm,有效射程3000米,射速每分钟3发。战时编制每门炮9人。部署在花岗岩护墙的炮位里,下面有轨道,通向另外6个炮位,必要时,既可以退回到炮洞里,也可以沿着轨道移动到另一方向的炮位上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