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五章. 又是化敌为友?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九十五章. 又是化敌为友? (3 / 4)
        侍王李世贤在对待洋人的态度上,与慈禧“宁与洋人勿与京奴”有同工异曲之妙,他竟然还扬言过:“如果太平军不能战胜清军,倒很愿意看到英国统治中国。”这种**裸的卖国,其实也代表了太平天国后期部分上层将领的看法。在他们心目中,“洋兄弟”总比“清妖”要亲近一层。

        洋大人们不听这一套,他们反而积极配合李鸿章、左宗棠部,派人派船帮助清军围打漳州。李世贤又气又急,于5月15日匆匆逃离漳州,命守小溪、漳浦、绍安各军俱到平和会合。

        四月,从漳州府撤往平和。随后,从平和撤退,被清军追及,因小港纷歧,岭路险窄,人众拥塞,自相践踏及堕崖落水死的不计其数。世贤也连马堕于桥下,身受重伤。

        撤到永定后,因溪水迅涨,未能过渡,被敌人截击打散。这夜,世贤带伤策马过河,中流溜急,从者多被溺死,他泅水上岸,割去须发,密藏山中。

        想昔日拜上帝会能以几千人起家一路杀至南京,只凭一个“势”字。李世贤攻占漳州时,有兵几十万,武装精良,**、左轮枪、滑膛枪,应有尽有,而清军方面只有土绳枪、抬炮和长矛,人数远远逊于李世贤军。

        时异势移,众人心怀鬼胎,各打算盘,几十万军只是散沙而已。偶逢一败,便立刻土崩瓦解。一路大败,李世贤几十万大军最后死的死,降的降,只剩他孤身一人。后来打听到汪海洋驻军广东镇平县,他夜行昼伏,,到达汪海洋军中。回到客家人的老家地区。

        由于康王汪海洋先前与李世贤有矛盾,又怕他官大夺自己之权,前曾借故不救漳州,攻毁云霄厅、岳坑匪巢、剿办兴泉永漳等处土匪。又借口杀世贤部将王宗李元茂等以立威,怕世贤治罪,夜里,乘世贤熟睡,派人把他刺死。

        太平军事至如此还窝里反,仅仅过了几个月,在清军左宗棠部的节节进逼下,康王汪海洋等人不敌,失掉嘉应州城,他本人也中弹而亡。最后,偕王谭体元也被生擒,获凌迟酷刑。

        两天大战,群龙无首的太平军余部被杀掉一万多人,其余数万或被俘,或投降。作为一股军事力量的太平军,至此完全消亡。

        侍王李世贤率领的太平军虽然在福建取得了多次胜利,但在西方列强和清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但太平军余部尚有数万人,留下来继续抗清似乎已经不可能了,四周都是清兵,海外都是西方列强的军舰,唯一的办法就是去当猪崽被卖到国外当“契约矿工”,太平军余部约三万人选择了这条唯一的生路。

        历史上,一万多太平军余部连同他们的亲属被运到南美秘鲁的伊基克从事挖鸟粪和硝石矿工的营生,矿主经常打骂和虐待他们,食物象猪食一样,每天要干苦役14个小时以上,连苦役犯都比他们清省,他们多次想反抗但四周都是荷枪实弹的洋人,想要回中国去,又怕被杀头,所以也只能默默忍受,因此病死和自杀的人很多。

        这帮人可是用的找着的,能打仗,能跑路,见过血,对满鞑子打根上有仇,放在大陆就是个死,到了婆罗洲,也不会有挣钱寄回国养家糊口的想法,也不会挣了钱就跑回去。到了和满鞑子见仗的时候,嘻嘻!……

        所以,早就交代何咏文和派过来的黄德滋部将紧盯着他们,一旦接近福建沿海,马上招抚。就凭他们被打的像丧家犬一样的处境,不出洋不可能,不来婆罗洲也不可能。

        经过与兰芳商会的秘密接触,一帮头目意见很不统一。一部分希望继续就地躲藏,一部分希望离开中国避难。

        最终,还是黄德滋的部下带来了他的亲笔信和平南王印绶,才打消了大家的疑心,与平南王有些相似的头目当然觉得有熟人引荐,比较妥当。略有耳闻的也应了,一些没什么接触的,也觉得既然是太平军旧部,总比俩眼一抹黑的到海外当猪仔强;再说南洋也比什么美洲近得多,还有上赶着来接的船,大部分人都愿意随兰芳公司安排的船队,离开中国;另一小部分暂时转移到广西躲避,后来加入黑旗军了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