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四章. 我吃螃蟹你掀壳 (3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九十四章. 我吃螃蟹你掀壳 (3 / 3)
        那是,就是在清末的中国,电报员也是个十分吃香的工作。晚清各电报局的报务人员每月可以拿到30两银的薪水,民国时期的电报员每个月也有100元的收入,而且从不拖欠,相比起一般人来说,待遇相当优厚了。甚至跟同时期的欧、美同行相比,中国电报员的薪水也算得上高人一头。英国同时期电报员年收入只有5.8英镑,美国著名大财阀安德鲁卡内基在匹兹堡市大卫电报公司当电报员的时候,月薪一开始只有13美元。

        这其中的原因,就涉及到中文的电报码问题。莫尔斯电码,用点、划两种状态组合成了二十六个英文字母以及十个**数字。随后各国虽然文字有所不同,但都是以这个系统为基础来发展的。

        英文字母只有二十六个,德文字母有三十个,意大利字母有二十一个,就算是夹杂了汉字的日文,也可以用五十音图来表达。只要配合相对应电码,就可以很简单地进行收发报。但中文不同,中文用的是方块字,以单一汉字为基本单位,光是常用汉字就有三千多字。指望把只有点、划两种元素的电报码排列成三千种不同组合,这是不可能的,就算编成了,也异常冗重。

        电报刚传到中国的时候,都是外国人在使用,这个问题还不算太明显。可当电报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以后,中文电码的严峻性就凸显出来了,总不能让中国人在中国也用英文互相发电报吧?那时候的形势有点象电脑刚开始在中国流行开的时候,一批人叫着"汉字不亡,中国必亡";还有一批人玩命地琢磨汉字编码。如豆的油灯之下,不知道有多少王永民挥汗如雨地琢磨着。

        中国最早出现的中文电报编码,是一种所谓“四码法”。发明者已经不可考,最先把这种办法整理出来是在1873年,一个驻华的法国人威基杰,他参考《康熙字典》的部首排列方法,选了6800个汉字,编成《电报新书》,后来郑观应把这本书改编了一下,使之更适用于中文,增加了更多汉字,改名叫《电报新编》。从此这种"郑码"便成为中国电报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的系统。

        “四码法”的发明任务就交了下去,不能等到1873年了,威基杰先生的发明,兰芳先用了。原理并不复杂,对于精通电报和中文的人来说,这个发明只是时间问题。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四码法是一种最简单的编码,它不用什么技巧,单纯靠蛮力。它以十个**数字对应汉字,每一个汉字用四个数字的组合表达。国外都是三码组成一个语素,只有中国是四码,所以叫做四码电报。说的简单点,就是把一个个汉字与四个数字组合完全随机地拉郎配,没有规律。背诵起来十分辛苦,优点是绝无重复。

        “咱兰芳电报学堂首先开设在海军学院里,入学就是士官的衔,门口都是岗哨,教官由德国和美国华裔技术人员担任。毕业后派往各个电报局。江四水的特勤处盯得可紧了。好家伙,这以后可都是军机大事的所在。”

        “可不,这可得要紧的人才能干呐。”何老拔很有同感。

        “按照玉振他们的规划,接通香港、新加坡,电报的收入你看如何呢?”

        “按照现在的估算,当然比岛内收入高很多。不过我觉得岛内的是一块,收西洋人的费用可是大头,即便**去不了,广州上不去,就是都到香港发报,这也是一块肥肉呀。再说,就是和霹雳、吉隆坡、柔佛的联系就能加快多少,又能抢多少先机,挣多少钱?”

        “嘻嘻!挣钱是你们的事,我就关心你们交多少钱,又朝我要多少钱。哈哈!”

        说道钱,陈雨霖又不说话了,电报是挣了钱,可是对于现在已经盆干碗净的兰芳财政,这点钱……不行,得找几个人商量一下。

        “来呀,给沙巴发报。”说着还有点不习惯。,----北望苍茫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