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七十七章. 移民潮 (3 / 3)
有人把大家引导到招工处,各厂来的人早就等在那里,按照不同的专长,招工处把人引到各个工厂的人那里,基本上各厂都不再挑了,现在人少活多,能有人招的上来就不错,挑三拣四是以后的事了。
矿厂、机器厂最缺人,其它的纺织厂、农场什么的都缺,矿上不需要什么技术的矿工一车车的运来,从港口通往矿厂的路上,回矿山的火车车厢就搭载矿上的物资和新工人,一到矿厂,三下五除二就把人手分了,各矿井车间把人领走,矿灯藤条帽水壶……先就发一堆东西,老工人带着新工人,说好了,头一个月没工钱,就是学矿石的产量天天都在涨,矿工的收入也多。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英国棉纺织工厂中,一个普通男工周薪大约10、20先令,差不多半个到1个英镑吧,用这样的薪水养家糊口是相当艰难的,在西婆罗洲,周薪几两白银可就忒好了;技术好的工人周薪能合3、5英镑,英国到1900年也不过10英磅,
华人女性几乎全部进了纺织厂、食品厂、成衣厂等等地方做工,也有不少进了大大小小的富裕人家作佣,越南、朝鲜人语言的问题使得他们中的大多数只能做些简单的伙计,或者在人家加做粗活。
纺织厂等女工多的厂子,可成了热点地区,说媒的挤满了接待室。嫁个工人、船员或者是农场主,要是名军官,就更让了女工们眼热了。每一对新人,都会得到总长的贺礼,每一个新生儿都会有一笔补贴。
大量输入的女性移民,在得到了国籍以后享受到的优惠,又使得更多的女性前来。优先工作、优厚待遇、优惠福利……就是优先权这一项,就使得入籍移民可以在更好的地方开商铺、获得更低进货渠道、免除一些税赋。开工厂作坊的可以获得用工、设备、材料补贴……等等。
如果有了小孩,那就更令未入籍的羡慕,免费上学堂、免费医疗、学徒有津贴,还可以参加选拔出国官费留学。看着入籍的人家整天眉飞色舞,没有不动心的,如果不是有特殊问题,傻子不入籍。
与众多的男性华工比,华人女性移民怎么说也是少的,很多华工就先娶了外籍移民,有这么一条保证华工的财产不会落入外国,那就是非华裔配偶不得继承华人财产;此外华人夫妇实行一夫一妻制,但不包括外籍国民。所以还没有娶到华裔女子的,就纷纷先行娶了外籍女子坐侧室,反正也不要妨碍日后娶正房。
除了一入境就嫁给华人的以外,大部分倭国人和少部分越南、朝鲜人先进了服务业和风化场所,这倒是解决了很多移民的生理需求问题,本来在倭国招募的就说明是这种行业。
一时间,坤甸南面建立起了一座新城,朝鲜歌舞、倭国艺妓、越南妓院、法国酒吧、荷兰舞厅……各色各样的窈窕身影,摇曳春风,高消费高税收――小巴黎成为了坤甸附近的那个新城的代名词。严格控制和规划的风化产业,在饮食、住宿、洗浴等服务的配合下,成为了婆罗洲的销金窟。
风化场所的增加,也出现了不少单亲儿童,孤儿院随之出现,收养弃儿,统一培养,冠以双亲亡故之名,送往各地留学。
移民家庭越来越多,搬出厂区宿舍后,住房需求明显增加,略有积蓄的移民开始储蓄、消费。银行、保险、地产……应运而生。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多的移民……,移民潮逐渐蔓延到云南、广西,这里的人主要前往河内,再转道宋卡、坤甸;福建、两湖、山东、两河地区取道台湾,一部分留下,一部分直奔坤甸。兰芳人口快速增加。
在兰芳的带动下,戴燕、安波纳、詹卑、文莱,甚至顺塔都开始迅速发展,大量人口也向这里流动。欧洲人也开始融入这里,在美国大量移民的同时,兰芳也出现了移民潮。历史上出现的华工赴美人数近一半转向兰芳,还有大量朝鲜、越南人随之而来。南洋华人势力圈里已经包括了大量融入华人势力的马来、安南、高棉、爪哇人、欧洲人、美洲人……
南洋联邦军队里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各种颜色眼睛的士兵和军官,面对他们时,荷兰、西班牙,甚至英国、法国、美国人,都有点不知所措。,----北望苍茫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