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二章. 招工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十二章. 招工 (3 / 4)
        爪哇一带,自从荷兰人不得已在百年前解除了华人定居的禁令之后,百年繁衍生息,在这个时候,正是南洋华人最多最强的地方。他们辐射出去的力量,几乎掌握了南洋殖民地经济的大部分。这个保守内敛的华人团体,拥有庞大的资产,极大的影响力。正因为这种历代主事者的保守,才让殖民当局连同下层的土著,慢慢的采用各种手段分化治之。随着一场场的屠杀,一场场的骚动。龙堂的各家族逐渐星散,归化当地,或者被强行拆分。细数南洋世家,哪个没有一点龙堂的影子?新加坡拥资900亿美元的淡马锡国家控股集团,也是从爪哇分化出来的李家一部分。

        暹罗陈、伍、李、郑四家后世在泰国拥有的四家银行集团,盘古银行、泰华农民银行、大城银行、京华银行,总市值超过五百亿美元。兰印的李家,在后世分出了在印度尼西亚的李家本家力宝集团,女婿林家的沙林集团,李家分支的泛印集团,中央亚细亚银行集团,李家在马来西亚的分支南益集团,原来李家仆人黄家组成的大华银行集团,新加坡李家的华侨银行集团……仅仅这些李家及其分支,就组成了一个控制资产达到900多亿美元的巨大企业集团!

        乃至苏哈托1965年泗水大屠杀,30万华人横尸,不少有影响力的社团整个被灭绝。在华人故国袖手旁观下,美国势力几乎同期介入印度支那,龙堂社团的总负责人被投入监狱,引渡到美国判处了二百七十五年的徒刑,竹网龙堂才终成回忆。可惜了那些数百年前背井离乡,以一双手经营起这么大一份家当,几乎将环南洋变成华人势力圈的游子们的数百年的血泪!

        水蓝沙白,日朗风清,当年郑和留下的郑和清真寺几经整修,已经宏伟壮丽,伫立在一大堆杂乱的当地建筑当中,巨大的洋葱型宝顶反射着耀眼的金光。

        兰芳特使乘坐的飞剪船渐渐驶进了港口。当地建筑多是竹木混制,别有一番风味;一些青瓦白墙飞檐翘角的中国南方形制的宅院散布其中,比起周围那些太过简易的杆栏式建筑,这些宅院更显得严整富贵。港口的建筑就全是白色的小楼,典型的欧洲殖民地风味,反射着临近赤道的阳光,显得异常的清洁。

        泗水周围都是水稻田,南洋一季三熟甚至四熟,在大陆还是冰封雪飘的天气,这里的稻田却是翻涌着金黄色的稻浪,一眼望不到头。橡胶园,种植园,香料园密密麻麻,到处都是。可见此处的繁华富庶。更要紧的是,这里的农庄,百分之七八十都是被华人所控制。

        在这一片图画般的风物当中,远处的布拉莫火山巍然耸立,俯视着眼前的大海稻田城市。海面上都是星星点点的渔船,张挂着白帆的小船密密麻麻。正是临近午饭的时候,炊烟在各船上袅袅而起。夹杂着鱼露特有的那种味道,充斥在港口左近的海面上。

        爪哇,得知婆罗洲有人招工,来大厅报名的华人骆绎不绝,招工的事想必已经得到了爪哇华人社团的支持,这几天的势头就看得出来。

        原来“救”过三发民政官的新矿矿长陪着罗继麟,已经见过留驻雅加达的三发兼坤甸民政官。

        又发福了的三发民政官见到了恩人,很是高兴。知道他们需要劳工,就以坤甸三发民政官的名义,签发了一批文件,使得兰芳可以随意在爪哇招募劳工,而不需受到当地荷兰人的制约。也就是说,这些人是西婆罗洲荷兰民政官要的,爪哇的管不了。巴达维亚总督对这位很有背景的民政官也是不愿得罪,通过他还可以在女王那里为总督美言几句,几个华工的来去何必让大家不高兴呢?再说,华人离开爪哇,也是件好事……

        巴达维亚城边上一间买卖稀疏的茶楼,掌柜的没影,伙计没精打采的趴在柜台上打瞌睡。里面稀稀拉拉的一两桌客人低声聊天喝茶。

        雅间,贺公子面前一壶冻顶乌龙已经换了一次,外面兰芳十几名好手散布周围。日前与竹网李家外围主事谈得很一般,总觉得那主事行事敷衍,有了刘总长的亲笔信,自己还把南洋西洋侃了一顿,种种利害已经不能再清楚了。可那主事没一句痛快话,最后还是撂了活话走了。

        郑老大很是不快,罗继麟不在,他还得镇着局面,那贺公子年轻,刘总长的账不能不买吧?脸上已经挂了相。那主事已经觉察出来,但也没在意。罗继麟回来听说以后,想了想,转身出门,去谈话的的房间看了一下,又看了看隔壁房间。回来笑着说:“如果没猜错,李家真正的主事大爷,那天应该就在隔壁,那间房子有暗门。”

        贺公子一惊一喜,惊的是自己只觉得对方没有诚意,竟未发觉隔壁有人;喜的是竹网还是看重自己此行。如果不是当真的人物,不会如此隐匿行藏。跟着去了一看,果然就在隔壁房间,拉开板壁,露出一扇小门,外面直通楼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