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章. 造纸印刷办报纸 (4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十章. 造纸印刷办报纸 (4 / 4)
        印刷厂用于报纸印刷的车间,只有两台印刷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第一天两台机器倒替着印刷了4个小时,2万份散发着油墨气味的报纸由邮差送到各城市,再由送报的小报童以每份一文的价格送到各个订户手里。

        不少人认为这是赔本的买卖,各企业商号半犹豫着订了一些,倒是那些中外技师、老师们很愿意订,学校也订得最多,各局个设计室都订了不少份。但是还有不少,直接运到了爪哇。

        先是双日刊,前一期就被头脑灵活的客店李掌柜――现在已经是饭店总经理了,发了一条祝贺信,后面就是铅笔厂和商行发了贺信,还捎带着介绍了自己几句。这竟成了兰芳第一份广告。

        这一下,可热闹了,订货的人让门房挤爆了,不算内销,光运到爪哇的就够厂里干俩月的,随后新加坡、香港、广州、**都来订货。商行的知名度也明显提高。精明的商人们看到了报纸广告的好处,从第四期开始就加了页。一个月间,发行量增加了两三倍。

        印刷古典和翻译的国外书籍运到了书店,坤甸、东万律等地的书店专门辟出一个柜台,摆放新印刷的书籍。可是虽说是新印的书便宜,但是还是有不少人舍不得拿钱来买书。

        好吧!书店一合计,和出版局联合办起了图书馆,请各地商行代为收集各种图书,不是舍不得买吗?借!总行吧?

        广州**福建最积极,加上战乱,图书便宜到极点,那就是成包成箱的往婆罗洲运。就算是抢救古籍吧。从各地收集的图书堆积如山,特地请了十几位老先生带着十几名学生帮忙挑选,经典古籍优先归档,善本重点保护,可以发行的分类印刷。

        坤甸图书馆先开馆了,书店盘下了后面的一个大院子,学生军人免费,阅读每天一文。认字的人可乐了,这下看书方便了。下了工收了活,图书室坐得满满的,晚了就没地方了。前面院子里还有读报的,最近的消息由书店伙计大声朗读。周围不识字的都爱来听,连几个说书的场子都没了生意,索性书店雇了来读书念报纸吧。

        报上的事可比说书热闹,什么南京的长毛怎么打、北京的朝廷怎么说、广州开了什么厂子、**运来了什么货,还有**的内战、欧洲的技术、英吉利打缅甸、法兰西打安南……不多久,图书馆就起了二楼,又盘下了城对面的另一个院子,开了分馆。

        各个城市都开了书店,机器造纸产量增加得很快,纸张价格越来越低。报纸书籍随着推销到爪哇、新加坡、马来、越南、台湾、中国内地,印数大量增加,价格也随之便宜,又使得购买力相应增加。传统造纸不是不需要,学生写字一律用毛笔,算数采用铅笔,所以每个学生每天要用。

        如果不把奴隶人口计算在内,美国在1850年的识字人数比率为89%,还有在校学生比率,除瑞典和丹麦外,是世界上最高的。但到了1864年,一个访问了兰芳的英国工业团体报道说:“由于受到了比欧洲的绅士阶层高得多的教育,兰芳的青年工人能迅速学会工艺技术,并且决不满足于只掌握其行业的部分业务,力求精通其全部。”

        各种文献资料书籍迅速汇集到兰芳,世界在兰芳人面前豁然开阔起来,这又使得兰芳人对于新技术新知识更加热衷。乃至于后来,迁都时,最头疼的问题之一,竟是书籍的搬运。,----北望苍茫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