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十七章. 学堂 (3 / 4)
从詹卑回来不久,刘玉辉把一所宅子送给了贺公子。老在客店呆着也不方便,新宅子离客店不远,一日三餐也就在客店订。
宅子不大,两进院子,后面一个不大不小的园子,前院一大间是办公房,两小间住了三个少年和门房;后面住了贺公子几个。
后院正房整个作了书房、绘图室、资料室,两边的厢房住人。
叶根生的人带着几个技师上门的时候,书房里面已经下不去脚了。插满了标签的图书、资料,大大小小的图纸,铺满了所有的平面,贺公子坐在一张藤椅上,怀里摊开几本书,手上拿着一卷图纸,正在端详。
柔颖、檀烟在一张桌子的两边趴着上描图,桐君正在准备下午茶的点心,玄素在煮咖啡,都是李掌柜给养出来的毛病,结果一到时候就想吃点什么。江正涛、李富源没在家,去港口接一批刚运到的资料书籍了,叶星辉进来禀报,“前厅待茶。”贺公子又交代柔颖、檀烟几句,放下东西走出去。
端上茶水点心,技师们吞吞吐吐的把来意说明,贺公子趴在中间的大桌子上一声不响的看草图,对于技师们的意见暗自惊讶,内行就是一点就破,洋技师的意见虽也有可取之处,还是因为不太相信华人的技术,有点妄下断语了。本来么,从来洋人在哪都是一等一的,什么时候轮到黄种人和白人拿一样的钱?有的洋人就是看着华人技师有气,你要提出改洋人的设计,那还了得?也有的就是有点轴,导师就是这样教的,欧洲的厂子就是这样做的,不能改。小打小闹的还行,较大的项目就要做工作了。
现在兰芳还需要这些洋技师,不能搞僵,又不希望把这些有效的改进内容那么快的扩散到欧洲,所以有的项目就暂时放了下来。下一步全面自行操作的时候,就可以无保留的尝试这些改进方案。
还好吧,得到了肯定,虽然不是很满意,华人技师的热情不减,从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出新方案了。随着华人技师水平的迅速提高,再有一知半解的等闲洋人,就根本不能被聘为技师,也就做个大工什么的了,雇佣洋技师的水平也就越来越有价值了。
随着船厂船队商行的工人、船员、卫队、职员的增加,还有夜班的增多、夜校的开设,他们的儿女就成了问题。
开学校吧,这也是船厂的福利之一,先是华洋船厂在**招预备学工,根据年龄先上年半几个月的课,再半工半读作简单的工作,到了16岁就可以直接入职考试当工人。
很快预备学工班就满了,毕竟这名额是有限的。可是还有更多的孩子呢?商行就开了附属学校,这可比兰芳本土的先进了,考虑到还属于实验时期,还是先定四年制课程,商行子弟7――15岁都可以上,延请当地名宿教授经典,请商行职员教数学、格物,请卫队教武术,射击、刺杀……
每天早上,随着三三俩俩的职员工人上班的脚步,学校校工带领着家家户户向母亲道别后的小学生们排着队走向学校。
学校不但免费,还管三餐,就这两条就让人争得打破了头,不在商行的人,托关系走门子想办法也想进去。但是兰芳的法规极严,哪个还敢呢?好在兰芳商行还捐资开设了极低收费的对外学堂,优先接受与兰芳有关系的子弟,这也就缓解了矛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