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章. 大炮不能上刺刀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十四章. 大炮不能上刺刀 (2 / 3)
        “好些有限。”曾胡二人本来就是最不提倡“以身向土木炮石攻打”的,江四水说:“湘军讲究的是结硬寨,打呆仗,立住阵脚,以炮铳轰打,偶有攻扑。也不过是抛火罐,扔药包。绝少大部队白刃列阵而进的。”

        大清朝的军队,自己装备还没进化到火器化,作战观念倒是相当的火器化了,讲究以火器来做主要杀伤力量,绝不提倡肉搏。

        如此也就活该太平天国成事,一帮乌合之众大刀长毛的就真真砍跑了“清妖”,坐了半壁江山。所以当看到同样一帮稍加训练的乌合之众――常胜军,拿起上了刺刀的前膛枪就把太平军杀的尸山血海,可想而知当清兵们面对英法职业军人时的结果了。

        “……大部队列出完整阵线,上刺刀作白刃冲锋的战例比比皆是。”江四水还说。

        贺公子脑子有点走私:“回到这个时代,才真真见到当时西方的军队,确是出乎意料的重视肉搏。你想呀,就是到了二战时期,对于肉搏的重视在一些国家的军队里依然如故,不说倭军的刺刀武士刀,还有德国工兵铲呐,二战时的火力可不是19世纪60年代的水平,大清国的兵拿着单打一独撅炮鸟枪火铳就敢如此托大,不死等什么?”

        不过这种白刃冲锋,需要极大的纪律性来约束。对参与者神经的震撼是惊人的。谁说洋鬼子不敢打白刃战,我呸!恰恰相反,洋鬼子认为和大清的兵打白刃战是最合算的。

        “要是火器对射的话,清国海防线上,一般炮台炮位都不少,应该也不会吃大亏才对。是不是火炮太劣呢?”

        虽然记载上写着:“火药为不均匀的颗粒及劣质硫磺,发射后有浓烈的臭味,火炮火门的位置开得不对,炮管内壁凹凸不平,炮床为最不科学的设计…………”,加上清军久疏训练,仓促间就算拥有更加精良的火炮,也不大可能在发射速度,命中精度方面达到英军水平。但这也绝对不是清军失败的原由,至于清军起初不识开花弹更不是原由,即使战争初期,多数清军不识开花弹,英军也没用火炮打出什么业绩出来。

        说到炮,叶根生接过来:“清营的火炮数量庞大,动辄有5000多门大炮投入战场,那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更别说相当大一部分火炮比英军的都好或至少相当,就那么点人的英军,想靠火器对射取得胜利,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不错,即便是到了二战时期,单靠炮火覆盖取胜的战例也不多。

        实际上,从各方面的报道和资料,以及当时了解到的一些事情,很叫贺公子悲哀的事实就是,英军打败清军靠的不是什么先进火器,而是靠原始的肉搏战。当时无论英军还是清军,都没有办法完全依靠火器阻止对方的肉搏冲击,由于当时火枪准头不好,发射速度不快,在敌人步兵冲到跟前时,实际打不死几个人,所以当时欧洲的军队无不苦练肉搏战,方阵步兵刺刀冲锋是最终决胜手段。

        而清军则由于火器交战观念过于强烈,完全放弃了肉搏战。

        “清营自嘉庆后期就根本就没进行过肉搏训练,此外清军的鸟枪上并无刺刀这玩意,而英夷大兵牛高马大,手中洋枪上还有把明晃晃的刺刀,当看见洋兵列阵端着刺刀洋枪冲来后,清军无不魂飞魄散,远远放上几排枪,见英军没被吓炮,清军就立即丢下大炮四散逃奔了。”

        清军已经完全失去了曾是其最强项的专长――肉搏战能力,而且几乎整个清朝时期都是如此,只要对方没被清军的排枪吓跑,端着刺刀枪接近了清军阵地,清军立即就会溃散,而首先发现清军这个弱点的就是英军。英军发现即使是使用简陋火器,并且用劣质火药的清军士兵,也能在大炮旁忍受开花弹的攻击,清朝士兵还有不逃跑的勇气,用火器顽强的与英军对射,打起来伤亡根本没法控制,更何况清军还火炮众多。但是英军只要一发起果断的白刃冲锋,清朝士兵就崩溃了。

        英军攻下的一系列要塞炮台,实际基本都是靠白刃战夺取的,向广州海口的车歪、横当、海珠等等一系列的炮台,很遗憾,都是洋鬼子用白刃冲锋拿下来的,而且伤亡轻微得超出我们的想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