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环顾南海 (5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环顾南海 (5 / 7)
        这三佛齐国的国号,可有历史了。早在1397年(洪武三十年),爪哇满者伯夷国王灭三佛齐旧王朝,国中大乱;当时旅居三佛齐的华人一千多人拥戴广东南海人梁道明为三佛齐王。梁道明王领兵守卫三佛齐北方疆土,对抗满者伯夷。十年间有几万军民从广东渡海投奔梁道明王。

        到了1405年(永乐三年),明成祖派梁道明国王的同乡,监察御史谭胜受和千户杨信带敕书前往招安;梁道明国王和臣子郑伯可一同入朝贡方物,留下副手施进卿带领众军民。

        1407年(永乐五年),从非洲好望角回航的三保太监郑和,途经旧港,遭遇海盗陈祖义袭击。施进卿请郑和协助,郑和陈兵大破陈祖义,生擒陈祖义,随船押回京师受戮。同年施进卿派女婿往京朝贡,明成祖昭命施进卿为旧港宣慰使。也就是说,旧港至少在1407年就属于明政府辖地。

        1423年(永乐二十一年)施进卿卒,子施济孙继位。

        到了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朝廷**税赋苛刻,饶邑库吏张琏投奔木棉寨为副寨主,起先过着劫富济贫的日子。张琏,生于饶平县上饶乌石村下仓,出身贫寒,为人行侠好义。后来见粤北贪官当道,勾结倭寇,鱼肉乡民,故其愤而下山,揭杆而起。与大埔郑八、萧晚组织“白扇会”起义。

        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张琏率义军千余,攻打湖雷后从县南退走。张琏善战多谋,郑八死后,被推为义军首领,势力日益壮大,聚众10万人,歃血为盟,被拥为统帅。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五月,张琏在今饶平和平和交界柏嵩关称帝,改元“造历”,号“飞龙人主”,国号“飞龙”,开科署官,封罗袍等为王。

        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飞龙军分兵三路出击闽、粤、赣和浙等4省。令林朝曦带兵3万人,攻打今大埔、梅县、兴宁、龙川、和平等地;又以萧晚、罗袍为首带兵3万人,直捣福建今永定、上杭、武平、长汀,后转战于江西的瑞金、宁都、兴国、万安、太和等地;张琏则亲率义军3万人于五月攻占平和县城后,六月陷云霄城,趁势打漳州镇海卫。八月破南靖,十二月夺取龙岩。以后又再陷南靖,图永定、连城,绝官军饷道,乘胜取长乐、兴宁以及宁都、瑞金、泰和,直攻浙江的龙泉县。先后陷城数十处。三路义军先后陷城数十,飞龙军由十万人扩展至二十万人,威震闽粤赣三省。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二月,提督两广侍郎张臬奏请调狼兵十万,冯皋谟与福建、江西官军会同镇压。六月,明朝又遣都督刘显、参将俞大猷率官兵20万分6哨围剿。七月,时宗宪兼制江西,知琏远出,檄大猷急击。大猷谓:“宜以潜师捣其巢,攻其必救,奈何以数万众从一夫浪走哉?”乃疾引万五千人登柏嵩岭,偷袭大寨,将寨中无辜百姓杀了个鸡犬不留。张琏果然还救,俞大猷狡诈,以逸待劳在山下伏击,张琏遂为俞大败,斩首1200余级。俞大猷又用间诱琏出战,并执贼魁萧雪峰,义军三万余人被俘,张琏、林朝曦、罗袍等遂退走。林朝曦者,独约黄积山大举。官军攻斩积山,朝曦遁,后亦为徐甫宰所灭。

        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罗袍率五千余众由箭竹隘(今隘岗上)入县,攻城时适逢大雨,永定河水涨,无法渡河,后撤走。张琏各部在俞大猷追剿下,一个个失败,最后遂率余部由云霄河引航出海。

        以后他辗转南下,夺占三佛齐岛(今苏门答腊),终于为新三佛齐国王。商务印书馆《中国人名大辞典》载:“琏潜逸入海,夺据三佛齐,自为国王。”

        梁启超在其《饮水宝文集》中称他是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之一。所著的《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中:粤籍有七人、闽籍有一人,而粤籍中潮籍有两人,一是有雄才大略,复兴暹罗。王其国的清氏郑昭,一为明代饶平乌石村人张琏。

        据日本人藤田丰八博士考查,三佛齐岛、旧港等地出现很古碑,上镌记“飞龙”年号。经鉴定是张琏当时的国号。今三佛齐客家人讲饶平客家话的,应是明朝期间随同张琏去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