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西婆罗洲 (1 / 4)
北望苍茫5200()
第二章.西婆罗洲
一点睡意都没有,翻来覆去都是到这里之前看到的关于这个岛屿的资料。这个岛屿被中国人纳入视野,是在一千多年以前,公元414年――晋安帝隆安14年,中国僧侣法显由印度求得佛法,回归中国途中经过南洋,曾有提及耶婆提。
中国和婆罗洲最早的通航纪录则出现在《梁书》里。公元520年,在中国古籍中,当时被称为渤泥、婆利、或婆罗,后来演变成婆罗乃,也就是现在通用的文莱一名。
在梁、隋、唐三朝里,婆利都有遣送信使向中国朝贡方物,直至宋代这种接触继续保持,到了明朝,一系列史无前例的官方航海即从此时开始,据记载三宝太监的七下西洋,就曾两次经过渤泥。
14、15世纪时,就有华人在沙巴的今那巴打岸河居住,有一位明朝使者王森屏,传说还做过沿岸地区的统治者――拉者。16世纪时,华人统治者后裔的文莱苏丹将其国土扩展到砂捞越沿海地带,这个**教王国在鼎盛时期,曾一度控制整个婆罗洲。
17世纪初以来在婆罗洲上,西洋人往来更迭,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贸易垄断被荷兰人打破,荷兰人成功地取代了马打蓝;英国是在北部和西部的势力,又削弱了荷兰人的影响。
到眼下的19世纪,文莱王国就没戏了,统治范围仅限于北部和中部。西北的沙捞越已经算是与之脱离,而成为独立王国,这之后不久就会沦为英国殖民地。东北部的北婆罗洲――就是后来的沙巴,不久也会被一家英国公司占据,作为贸易中转和镇压海盗的基地。
不断收缩的领地,使得这个王国最后只剩下巴掌大点的地方。不过,这也不耽误它成为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天意,这不是天意是什么?要不就是运气,这个曾经南洋最穷小国时来运转。”贺公子搓搓手,“老子既然来了,这岛子下面的石油呀,还有煤啦铁的,就早晚的是我的,必须的。”
“乖乖,我的时间真正的不多了。”他坐起来,索性来到桌前,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凉丝丝的一入口,满颊生香。
尽管19世纪中叶的中荷战争期间很多材料丢失了,在后世关于婆罗洲西部沿海的华人公司还是尽可能知道得更多一些。由于还能够找到保存下来的东万律地区兰芳公司的历史档案和译本,使得他对于兰芳的了解也就成为了可能。
18世纪40年代南吧哇的Panembahan邀请了华人从渤泥来到打劳鹿地区的百演武开采金矿。几乎同时,在东万律河上游的南部地区也才开始了开采,1760年前后应三发苏丹的邀请,在更加内陆的Teraja河附近的拉腊建立了一个华人的金矿开采点。九十年前的1772年,近百名客家人抵达坤甸,就是他现在落脚的这个地方。
兰芳的创始人罗芳伯也在那时带领一班弟兄由中国乘帆船出发到达西婆罗洲,不过他们先登陆在喃吧哇和松柏港一带再发展到东万律,也就是他将要去的地方。
这些满清乾隆皇帝口中的“天朝弃民”,大都集中在该岛西部的沿海,在山口洋到坤甸一带,种植水稻、椰子、咖啡、胡椒,开采石油和煤炭。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采金,这一获得财富的最可能的捷径,也是18世纪60、70年代华人流入人数的快速增长的原因。也是,放着金子不挖不淘,谁还才什么铜呀铁的呢?
前些年西婆罗洲有三个主要采矿区域,大约37个独立的采矿组织,1个在东万律地区,12个在拉腊地区,24个在打劳鹿地区。到底那时人口有多少,没有具体数字。西婆罗洲的坤甸、山口洋等地区由于发现大量的金、铜、锡等矿产,需要大量人手开发,一传十,十传百,一时聚集在西的华人越来越多,山口洋属下的鹿邑县――打拉鹿,采金矿场就有三万华人之众。至1823年――清道光四年,已达15万人之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