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1章徐晃徐公明【大章】 (1 / 3)
三国之逆天神棍5200()
PS:因为昨晚上公司有事,没有更新这一章,今天补上,本来是两章的内容合在一起更新。感谢大家的支持。还有就是一些读者反映说不必要每个人物都介绍,说我是为了凑字数。实际上大家看我的多数都是轻松的写法,这种写作方式我可以轻松的码字,不存在卡文和字数问题。只是历史上的人物性格和交代需要一个过渡。这样是为了后面三国鼎立而设定铺垫的。每个人物都交代一下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大多数名声在外的还是要交代一下。毕竟我现在看到的读者中有很多是学生,中国历史已经被演义的乱七八糟了。不能成为教师,就在中解读一下吧,希望大家理解,谅解。毕竟这上架之前都交代的差不多了,上架的时候就都是情节和故事内容了,也就不需要再介绍人物了。
历史上的徐晃绝对是一个猛人,整个三国之中少数贯穿整个故事的,见证三国整个过程的人为数不多,徐晃恰恰就是其中一个。
徐晃年轻时曾做河东郡小吏,因随车骑将军杨奉镇压黄巾起义军蓝本部有功,被升为骑都尉。初平三年(192年),王允杀董卓。董卓部将李榷、郭汜等人又杀王允和朝官,并屠长安城。徐晃说服杨奉护送汉献帝东入洛阳。汉献帝渡河至安邑时(今山西夏县北),封赏保驾有功人员,徐晃封为都亭侯。
建安元年(196年),汉献帝在河南太守张杨、兴义将军杨奉等残余朝官的保护之下,回到了洛阳。杨奉被拜为车骑将军,驻兵大梁。徐晃见大将军兼司隶校尉韩暹和卫将军董承之间争斗日益加剧,就劝杨奉归附曹操,杨奉决定听从徐晃的建议。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保护着汉献帝要迁都许昌的时候,杨奉在韩暹的挑拨下又改变了归附曹操的主意,而是跟韩暹一起出兵去劫驾。杨奉在梁(今开封)被曹军杀得大败。徐晃则趁机投奔了曹操。从此,他便成为曹操的一名忠实战将,跟随曹操转战南北,为曹魏的建立了功勋。曹操分兵给徐晃,派其攻打卷、原武两地,破之,被拜为裨将军。又随曹操攻吕布,降吕布将领赵庶、李邹等。后与史涣在河内斩杀眭固。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徐晃随曹操击败了投靠边袁绍的刘备,又随曹操击败颜良,攻克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参见白马之战),进至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在此击败文丑,被拜为偏将军。后与曹洪击(氵隐)人祝臂,破之。九月,曹操出兵与袁绍作战,不胜而还,坚壁自守。时袁绍数千车粮草至官渡。谋士荀攸对曹操说:“绍运车旦暮至,其将韩猛锐而轻敌,击可破也”。曹操问:“谁可使?”荀攸说:“徐晃可”(《三国志?魏?荀攸传》)。曹操于是派徐晃和史涣带着几千骑兵共同攻打韩猛,在故市(今郑州西北)截烧其辎重。此战,徐晃功劳最大,被封为都亭侯。
建安九年(204年)二月,曹操利用袁绍死后袁谭和袁尚争立后嗣的矛盾,发兵北上攻打冀州。曹操先攻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未下。四月,便留曹洪等人继续围邺,自己带兵攻打毛城,断邺城粮道。攻下毛城后,曹军又攻破了邯郸(今河北邯郸),至此,两大战略要点均被曹军攻下。易阳(今河北永年东南四十五里)令韩范诈降而自守,曹操派徐晃前去攻打,徐晃兵临城下,给韩范写了封信,用箭射入城中,陈明利害,劝韩范投降。韩范被说服后改变主张,决定以全城投降。
徐晃更懂得把政治斗争与军事个争结合起来,曹操在与袁绍的斗争过程中,由于双方交战时间较长,仇恨较深,所以曹操每攻占袁绍占据的地方,往往有屠城之举。徐晃认为,这样只能更加激起袁绍势力的反抗,阻碍曹操的统一。所以当他易阳后,就留劝告曹操队“二袁未破,诸城未下者倾耳而听,今日灭易阳,明日皆以死守,恐河北无定时也。愿公降易阳以示诸诚,则莫不望风”(《三国志?魏?徐晃传》)。曹操采纳他的意见,封韩范为关内侯。接着,又收降了涉县(今河北涉县西北)长梁岐,同样赐爵关内侯。曹操能够很快翦除邺城羽翼,攻克邺城,夺得翼州,和他听取了徐晃的这一建议是分不开的。
旋即徐晃又攻毛城(今河北涉县东南),设伏兵大败袁军,破三屯。之后,随曹操在南皮(今河北南皮)大破袁谭,袁谭被曹军所杀。徐晃又平定平原叛贼。建安十二年(207年),徐晃随曹操北征乌桓,在白狼山之战中,大败敌军,蹋顿及名王以下10余人被杀,曹操最终讨平乌桓,彻底铲除袁氏残余。徐晃被为拜横野将军。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在基本统一北方后(参见曹操统一北方战争),亲统大军10余万南征荆州,欲吞并江南、统一天下。徐晃随曹操出征,攻中庐、临沮、宜城地,又与满宠在汉津征讨关羽。后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为孙刘联军所败,曹操留徐晃与征南将军曹仁共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同年,徐晃还与曹仁在江陵共同抗击吴将周瑜的进攻。
建安十五年(210年),徐晃随夏侯渊去太原平叛,攻克大陵,斩其首领商曜,并屠太原城。
建安十六年(211年),以马超、韩遂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10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参见渭南之战)。曹操发兵进取关中,徐晃奉命屯守汾阴,以镇抚河东。曹操至潼关后,遇到关中马超阻击,不得前进。曹操问计于徐晃,徐晃说:“公盛兵于此,而贼不复别守蒲阪(今山西永济县西蒲州镇),知其无谋也。今假臣精兵蒲渡坂津(即蒲阪西的黄河渡口),为军先置,以截其里,贼可擒也”(《三国志?魏?徐晃传》)。曹操至同意此举,并派徐晃、朱灵率4000精兵从蒲坂津(今山西永济、陕西大荔朝邑之间黄河渡口)乘虚渡过黄河。阵地尚未建成,贼人梁兴夜间率步骑五千余人攻徐晃,徐晃将其击走,随即建立了桥头阵地。闰八月,曹军从此渡河。九月,曹操又采纳谋士贾诩的计谋,离间马超和韩遂,最终大破关中军,斩成宜、李堪等。马超、韩遂逃往凉州(今甘肃及宁夏**自治区等地)。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派徐晃与夏侯渊平?麋,和曹操会师于安定。曹操还邺后,又派徐晃与夏侯渊平?(今陕西省延安地区)、夏阳余贼,斩杀梁兴,降三千余户。
建安二十年(215年)七月,徐晃随曹操征讨张鲁,徐晃因功升为平寇将军。不久,解将军张顺之围,击陈福等三十余屯,皆破之。同月,曹操回邺,任夏侯渊为都护将军,率徐晃与张?驻守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以拒刘备,自己返回邺城。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进攻汉中(治南郑,今陕西汉中,参见汉中之战)。四月,蜀军进至阳平关。夏侯渊、张?、徐晃等率军阻击。刘备派部将陈式等十余营袭击马鸣阁(今四川广元北),企图切断曹军后方通道,被徐晃击败,蜀军自投山谷,死者甚多。曹操闻后,甚喜,给了徐晃指挥军队的符节,并下令说:“此阁道,汉中之险要咽喉也。刘备欲断绝外内,以取汉中。将军一举,克夺贼计,善之善者也”(《三国志?魏?徐晃传》)。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六月,刘备继取汉中后,派孟达、刘封攻占汉中郡东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势力有所扩展。七月,孙权欲攻合肥,魏军大部调动淮南防备吴军。镇守荆州的蜀前将军关羽,抓住战机,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荆襄(魏荆州治新野,今河南新野;襄阳郡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参见樊城之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