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大战群盗 (1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45章 大战群盗 (1 / 6)
        “小子,你还不快与我闪开了,惹得老爷发起怒来,当心你骨肉为泥。”

        狂和尚立足未稳,吃明钦一轮强攻,闹了个灰头土脸,犹自忿恨难平。

        明钦眉尖轻挑,听他一个和尚自称老爷,不由心生鄙夷。

        这个时代佛教还没有大肆东传,道家也不过是些神仙方术,秦始皇以法为教,定于一尊,所谓的三教九流只能混迹民间,潜滋暗长。

        癲、狂、痴、愚对常人来说不是好的秉性,然而对于道行之士似乎反而能有所成就。

        甚至孔子都赞许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因此之故,后世疏狂放荡的人物就很不少,诸如阮籍、嵇康、吴中四子、王学末流,很为道学之流所讥评。杜甫也称许李白说:‘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可见佯狂其实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举动,阮籍、唐寅、章太炎不过是籍此来避祸罢了。

        后世狂猖一流装疯卖傻自命高洁,名为狂狷,实则鄙猥,不但文士有轻薄之名,癲僧、疯道也比比皆是,真可谓‘红莲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了。

        总而言之,狂狷之流并非明德君子所易学,阮籍、唐寅、济公,只是些毁誉参半的人物,但求形似无其胸怀,必是个画虎不成反类犬。狂猖与无知仅是一线之隔,同一沽名钓誉,那是比伪君子更加卑劣了。

        三界中正邪是非已经淆乱很久了,其实两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有的人看到正道中有很多虚伪不诚的人。便转而去赞赏那些理直气壮为恶的人。像《庄子》、《列子》等书就很有这样的思想。这虽然幼稚可笑,一般人云亦云的人却很容易受其蒙骗。

        子贡虽然说过。‘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这只是就为恶的程度上来说的。并非对善恶的一个判定,很多人一听这话就以为纣王受了莫大冤枉,岂其然耶?

        时人方喜欢重估以往的价值观念,所谓观念,如文化、宗教、国家、种族、政制、社会、团体等等,都是情感和立场的问题,所以物换星移、人事变迁会有一些不同的评判,这都是符合情理的。但是善恶则是伴随人类始终的价值观念,只要三界还由人类统御。善恶的标准就不会有太大改变。虽然善恶一时会被上述观念所遮蔽,终有一日还是会云开雾散、公道大明的。

        所以佛家要以善恶来做六道轮回的标准,而不是种族、国家等观念。中夏也说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其实就是天心、人意的一贯态度。

        世人常常怀疑因果报应,说什么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寄望于冥冥,固然是迷信,得意于苟且。同样算不得通悟。

        首先臆断因果报应的有无对世间生灵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凡人的善恶和信不信因果没有必然的联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