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少年游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章 少年游 (1 / 3)
        李鸦儿为什么要出这么多钱聘请萧玄衣呢?要论其中的缘由,还得从唐朝的兵制说起。大唐开国以来,实行的是府兵制度。府兵制度简单地说就是寓兵于民。

        唐朝将天下划为六百三十四个折冲府,每个府任命一个折冲校尉。府内的农民年满二十岁以上,都有义务服兵役,折冲校尉便在府内挑选一千名身体强壮的农民,作为府兵。在农闲季节练习格杀、战阵。农忙时照旧耕田种地。府兵的任务基本上有两个,平时轮番戍守边疆,战争时则由朝廷发布条文向各府征调,组成几十万的作战军团。

        到了唐朝末期,藩镇割据,各镇的节度使由朝廷赐给旌节,开府建衙,掌管一方的军政。为了卫护自己的官邸、衙门,节度使们便招募健儿,充当衙兵。这些兵不同于府兵,要由节度使按月给粮,给饷,是节度使的私人武装。

        因为“衙”与“牙”同音。并且这些兵是节度使的爪牙。后来便演变成了“牙兵”。牙兵们由于脱离生产,成了专职兵,每天操练,所以十分精锐。

        最为著名的牙兵便属魏博军镇,当时有“长安天子,魏博牙兵”的说法。牙兵发展了上百年之后,成为一股强大的势力,甚至对抗朝廷。节度使依靠这些牙兵,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所以每个节度使上任以后,都要发展自己的牙兵。

        李克用的父亲李国昌,因为讨平庞勋有功,便被朝廷封为大同军节度使,治所在云州,也就是现在的山西大同附近。当了节度使的李国昌,也开始招募自己的牙兵。

        李国昌是沙陀人,沙陀是一个很小的部落,跟吐蕃,回鹘,党项,鞑靼这些大部落没法相提并论。讨平庞勋的时候,李国昌将族中丁壮凑齐了也才不过三千骑兵。

        要想强盛,单靠本族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打破种族的限制,融合别的民族,才有机会生存下来,这就是为什么李鸦儿要跑到夷门去招募牙兵。

        夷门属于宣武节度使的辖区,李鸦儿这么做无疑是挖别人的墙角。这样的事情藩镇之间非常忌讳,有时不惜兵戎相见。所以李鸦儿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在夷门招募,只好坐在大街的酒楼上物色。

        李鸦儿、盖寓在夷门呆了有十来天,也不是没遇到身体素质好的年青人,但这些人大多有业有家,谁也不愿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当兵。遇到萧玄衣这样一个各方面都还不错,又没有家室之累的年轻人,也确实不容易。再加上李鸦儿生就的豪爽脾气,这才用二百两银子招了萧玄衣。

        李鸦儿和盖寓又到了东都洛阳盘桓了几天,也没见着合适的人选,于是回到夷门。

        “你认为萧玄衣会不会来?”李鸦儿和盖寓坐在酒楼上,盖寓问道。

        “他为什么不来,约好的嘛。”李鸦儿想当然。

        “你把银子都给别人了,他拿了银子跑了怎么办。”

        “萧兄弟不是这种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