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零章 天下大乱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四零章 天下大乱 (2 / 3)
        欧陆就由于这一系列事件,把英法等一直主宰着这片大陆的秩序维护者搞得晕头转向;而此时,远东的局势又出现了让他们措手不及的局面:日本人在澳大利亚登陆了

        日本人这次玩的还是同样的声东击西,同样的调虎离山,美英法等国同样地上当——其实做出总结,会发现人总在同一个地方反复摔倒

        日本越洋舰队在美国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实在太大了,这次席卷美国西海岸的军事行动如同马尼拉湾袭击战一样震惊了全世界;而同时欧美列强又受到了中国情报的误导——中国情报很清楚地指出了台南的日本军舰全部离港了

        在欧美列强到处猜测日本人的攻击点时日军却在巴拿马运河出现然后席卷西海岸,这让欧美列强的潜意识里认为日军的主力舰队在远东是虚晃一枪,真正的目标是采取主动,横扫美国那些还差些时间才能完工的军舰......事实上,这次日本人的袭击也确实收到了很好的延缓盟军进攻他们本土的计划的效果:由于这次的长途奔袭,美国西海岸很多还在船台上进行返修改装的美国战列舰和临时航母被炸成废铁,日本人摧毁了美国计划中紧急打造的那支超强舰队的三分之二

        欧美列强一致认为越洋舰队就是日本舰队主力的时候,南云忠一和山下奉文率领的澳洲登陆计划大船队只不过在台湾东部海上漂着罢了;他们得到准确消息知道列强舰队已经离开澳大利亚东进后才开始行动。

        当除了中国外的盟军舰队开始在太平洋上撒网围捕山本五十六的时候,中国却把主要由他们负责的南洋盟军军舰巡逻路线时刻泄露给了日本人,使得日本舰队以及登陆部队得以无惊无险地穿越了一切包括潜艇秘密监控区域的封锁线悄悄潜入到了澳大利亚近海

        达尔文港是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遭到攻击的,日本人的第一轮轰炸几乎就把英美两军的空军百分之八十以上消灭在地上于是这里又一次翻版了山本五十六的越洋舰队在胡安代富卡所做的一切:拥有四艘战列舰的日军远洋作战大舰队疯狂地屠杀了英美法意澳等国留在那里的那些近海舰队

        近海舰队的牺牲为陆上部队赢得了时间,早就到达了达尔文港附近等待反攻的近五十万美军以及八万澳大利亚军队迅速向达尔文港集结,他们非常自信能够抵挡住日本人的强行登陆。

        可惜他们错了,日本人根本就不在达尔文港登陆每一次的登陆都是假的,仅仅是为了引出盟军的陆军和暴露他们的火力点;早就有了这些火力点的大致分布图的日军舰队炮火异常的准确,加上完全占据了制空权,这场舰队对岸防部队夜以继日的大战竟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

        几乎完全是拿命去挡炮火的盟军部队伤亡惨重,他们的炮火根本伤害不到日军,而他们的掩体却在十四寸火炮下变成了盟军的埋尸场一个个团地补充上去,一个个团地被集体活埋......经过一天一夜的坚持后,盟军的处境好了些,他们从其他地区调来的战机投入到了战场了,但是这些数量并不算多,无法完全牵制日军的空中力量仅仅起到的是壮军心的作用,在日舰的巨炮打击下,盟军滩头阵地上的伤亡并不会低多少。

        在这漫长的一天一夜里,日军的登陆部队其实已经全体顺利登陆山下奉文带领的差不多三十万大军没有选择那些有战略价值的港口或者城市登陆,他们竟然从在后来被规划为国家公园的德胡克宾杰的荒凉地带悄悄地上了岸

        日军根本没把那些在盟军眼里最具有战略价值的港口当成目标,他们要的是大纵深地直接杀入澳大利亚,把澳大利亚彻底搞得翻天覆地所以这些部队登陆后,就以旅团为单位,开始秘密顺着那些荒凉的野地开始长征,等到他们暴露的时候,相信整个澳大利亚已经不能作为盟军进攻日本本土的大后方了

        盟军的部队并不知道这个即将发生的噩梦,他们还在达尔文港的岸防阵地上进行着无谓的牺牲,以每个小时两千人的代价往那些工事上填人

        该死,为什么当时不让中国人到澳大利亚来几乎所有的欧美列强高级军官都开始后悔当初拒绝温应星的计划了,他们甚至不相信日本人会进攻澳大利亚如果来的及,现在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给温应星把皮鞋擦亮,让他把中**队调过来防守......

        但是,现在这些都是幻想,盟军的舰队至少要一周才能回来,这段时间里,中国人怎么越过日本的大舰队把军队运到澳大利亚呢?没有任何办法,只能让美国和英国青年们用血肉之躯去维护着海岸线的尊严

        世界上永远不会出现最糟糕的事情,事情总会变得更糟糕:在澳大利亚烽火连天的时候,英国人刚做好计划在澳大利亚东面把刚运抵远东集结完毕的近三十万本土英军输送过去,却收到了在欧洲墨索里尼的意大利军队忽然全面开始对阿比尼西亚入侵的消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