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第四二一章 有意思 (5 / 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421、第四二一章 有意思 (5 / 9)
        至高神在上,您就别惹事了。

        ……

        “昔年道尊老子——”

        萧琰的目光斜过对面步行街矗立的一栋红砖尖顶楼,和书架间那道散漫的碧蓝眸子相视一瞬,平静的收回目光,接着之前被马车打断的话说下去:“著《道德经》传道人间,何以名‘道德’?”

        老子著经为什么取名道德呢?

        人间说道德就是由此而起。以前只说德,说一个人“无德”就是最厉害的批判了;《道德经》面世后,人们就常说“道德”,和“德”是一个意思。

        萧琰说:“德以载道。”

        道要以德为载,才有根不会虚浮。道是广厚的,宽广浑厚,如天地,而人欲之狭薄,难以载道。

        萧琰的意思是,你纵然整个人族的立场上,为人族谋利,不是为了个人的私欲,然与天地的广厚相比,人只天地一物,以人欲而毁地,那也是私欲,是人族的私欲。欲不载道,唯厚德载物。以欲前行,能行多久呢?“远古文明何等辉煌,远古巫族何等强大,但文明和强大都毁灭了,这就是欲不载道,人族就是被自己的欲给毁灭了。”

        上古巫族痛定思痛,伏羲将天地之理和毁灭之理都画入易中。

        “周文王悲悯天下而得道,悟出易中真义,演《周易》解易曰:坤,厚德载物。万物存方有世界,世界不是为人这一物存。”

        萧琰转目看着萧桥,“人毁地,灭大地万物,就是违道,无德不载,终会自毁。远古巫族就是教训。”

        载道的德是什么呢?萧琰认为,有情有义即德。义非正义,而是一个人行事的原则。无情的人未必无义,心里有底线,那也是德。

        萧琰说:“大地为母,是人族的底线。远古大巫如果心里存着这个底线,大地就不会打成洪荒,巫族也不会衰落、消亡,人族文明也不会覆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