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论曹操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三章论曹操 (2 / 3)
        莫笑走进教室就惊呆了,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头在黑板上写着什么,整个教室里面座无虚席,根本没有办法找到慕容雪,莫笑摇了摇头“算了,先找个座位吧。”

        想到这,莫笑在教室里面找起来,找了半天也只看到靠近讲台的地方还有一个空的座位,莫笑猫着腰走到座位上坐了下来。

        刚坐下来,老头就转过头,“谁能给我讲讲中国历史上,你们最欣赏那个人物,然后说出为什么,那位同学先来啊。”

        教室里面一个回答的人都没有,“呵呵,看来大家都挺害羞的吗,那我随便叫一个好了。”说着,王学宇的眼睛就在教室里面转了一圈,然后指着莫笑说道“这位同学你来回答一下吧。”

        莫笑看到王学宇叫他,露出了吃惊的样子“你说我?”王学宇点了点头,微笑着说道“没错,就是你。”莫笑摇了摇头“不行,我不会。”“没关系,起来试试。”没办法莫笑只好硬着头皮站了起来。

        “我个人比较喜欢曹操。”王学宇听莫笑比较喜欢曹操,露出了惊奇神情“曹操,曹操可是是一位奸雄,你为什么会喜欢他呢。”

        “曹操,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

        曹操是三国中重要的人物,不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中都有详细的记载,但是前者是一部史书作者并没有从个人的角度来详细描写曹操,因此对曹操的评论不是很多,只记载了他在历史的一些行为。而后者就不同与前者了,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形式的书籍,所以就夹杂了许多的个人见解。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遭受到作者不少的批判,并且给他加上了“奸雄”的称号,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许多人对曹操这个历史人物的看法。但小说并不是简单的加以丑化,而是从众多的细节中反映出来,作品中写到曹操谋刺董卓未成,亡命东行,途中误杀吕伯奢家属,后又故意将计就计杀了吕伯奢。

        这点将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叫天下人负我”的奸诈性格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与曹操“奸诈”的一面相对照的是关羽的“忠义”。作者在作品中极力推崇刘备,关羽这一方。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首先要考虑到作者所处的时代是明代,当时还是封建社会时期,思想仍停留在一味的推崇“忠孝仁义”的行为。

        而刘备,关羽作为与汉室正统有关的一些人,理所当然被人看作为正统,这样就得到了推崇。而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举无疑是篡位的另一种形式,自然而然地被作者所鄙弃。但作一个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曹操的奸诈背后有着雄才伟略,关羽的忠义背后也有着刚愎自用。由此可见,并没有什么完美的人物,只是多一些可赞之处,少一些可憎之处罢了。

        可是曹操虽奸,但是最终并没有篡位汉室,一些人认为曹操这样的举动总算是守住了道德的底线。而另一些人却认为这恰是奸诈的体现,原因是“其子曹丕篡汉后,追封曹操为武帝,曹操早有所料,故不亲自篡汉,以免后世骂名!”但事实上曹操生前说过:“吾若有幸当为周武王。”说明曹操在谋划篡汉之时仍不忘要得的名正言顺。这是曹操身上特别的一点。

        曹操以“求贤若渴,骄傲自大,足智多谋”三点最为突出。这三点也奠定了他作为一个奸雄的基础。

        “求贤”是历代君王成就霸业共同的一点原因,而在曹操的身上这一点也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独行其事之时,曹操不令人杀之,反而与之放行,实在是惜才爱才的表现。

        官渡之战时,曹操听闻许攸前来拜访,竟赤着脚亲自去迎,这又是何等的屈尊求贤,难怪许攸为曹操所感,于是献计使曹操断袁绍之粮草,一举平定了河北,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宋贤有诗云:“浩浩长江风浪生,当年赤壁夜交兵;负忠若不因黄盖,妙计何曾识孔名明。”赤壁之战之所以乾坤逆转,其中一半是由于曹操的爱才,对黄盖的过于信任所至。纵观曹操求贤的这一点,可以说是成也因才,败也因才。

        从一定角度来看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这两场著名的战役,竟都是由曹操求贤爱才所至,这一点的确耐人寻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