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西北的军阀(3) (4 / 6)
拓跋彝殷没有想到,李文革居然敢于在自己的骑兵已经渡河之后还慢悠悠地在一马平川地大草原上转***,一个一个地将南方的部落族群扫荡干净。
难道他算准了自己在渡河后会出现短暂地指挥不便状态?
拓跋彝殷不信,李文革是人。不是神仙!南部草原南北长不过两百里。对于骑兵而言全前进不过两天地路程。
李文革其实没这么大胆,他的所有决策都是建立在虞侯班子的精确计算基础之上的。
根据这个班子的计算。拓跋家的骑兵每日最大行军距离不能过四十里,过四十里则其骑兵部队就将完全失去体力无法作战。对于拓跋彝殷而言,撵着李文革的**追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对他而言最好地战略是凭借高机动性绕到独立团地前方去设伏。
针对这种可能,虞侯科制定出的行军路线虽然每天都有差异,但有一点不变----始终指向南方,区别只是东南或西南。
还有一点是虞侯科地方略中强调的----任何时候离开无定河上游也就是红柳河的距离都不过三十里,这是步兵一天行军的平均距离。
步兵纵队的前方永远有一个骑兵都作为前锋,两翼则各有一个骑兵队警戒侧翼,后方还有一个骑兵队作为后卫侦骑。剩下的一个骑兵队,李文革握在手中作为机动兵力使用。
西路军当中这三百名骑兵的存在,是全军安全最可靠的保障。
只要预警时间足够,步兵即使在平原上也并非永远居于劣势。
此时的步兵,也已经不是原先的步兵了。
这些自庆州仓促编组成军的步兵们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难的长途行军,又经历了统万城下梦幻般的克城之战,在接下来的行军战斗中,这些新兵的表现渐渐开始有些不同了。
武艺和战术这些东西不可能成,但是纪律性和士气却明显上升,现在全军精神饱满,即便是在连续几天撵着党项人满草原乱跑的连续行军战斗之后,充满疲惫之色的战士们面上也大多带着微笑。尽管打打走走,但部队的行军度却从未下过每天三十里这个标准。
如今所有人都已经习惯了扎绑腿的感觉,每晚热水烫脚马尾巴挑泡更是成了必修功课,这些事情现在已经完全不用军官催促了,如今这将近一千名步兵几乎谁都明白,这些事情意味着能否保住自己的脚,而自己的脚则决定着能否保证自己的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