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庆州风云(1) (3 / 5)
久经沙场的折御卿当然知道,人的眼睛有时候是会欺骗人自己的。
于是这个年轻人开始有限度地学习算数和几何,开始笨拙地学习使用那些原先在自己看来莫名奇妙的做图仪器。
就在李文革离开延州前往京城的这两个月中,折御卿终于相信,战争的胜负。战果地多少,都可以通过精确的计算预先得出。
战争的真谛无非两个,一算。二骗,作为这个时代的军人,折御卿对后十分熟悉,他原先也以为对前同样精通,毕竟,未算胜先算不胜这样的基本军事学原理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明确了。但是他从来不知道,战争还能够这样算。具体到一个一个数字来算,就像一个市侩的商人,一个锱铢必较的买卖人,一丝一毫一分一厘地计算得清清楚楚。
有的时候折御卿不禁有些纳闷,都算得这么清楚了,战争还会有悬念吗?
这并不妨碍他继续这种计算地工作,因为算得越多越准,胜利的把握就越大,信心就越足。
如今地折御卿。手下有一个十二人组成地虞侯科,其中六个人负责斥候及其他情报的汇总整理并在**上进行标示。还有六个人则对敌我双方地调动和排兵布阵进行各种各样的推演和猜测。他则根据这些下属年轻军官的工作成果制定相应的作战计划,草拟相应的作战命令。
这十二个人都是一些识文断字的世家子弟。经过了丰林山六韬馆的培训学习,和那些大老粗基层军官们不同的是,这些带兵稍显稚嫩的年轻人对于新的军事理念和图面作业有着相对较强的接受能力。尽管他们如今都还是从九品的陪戎副尉,但是折御卿相信,这批人假以时日,都会成为未来的名将,不同于这个时代其他所谓名将的名将。
在折御卿看来,李文革主导下的六韬馆的教育模式,其核心目的便是将庸才通过严格的训练和制式的培养锻造成为指挥大军作战的名将。
尽管眼下这支军队还仅仅只有数千兵力,其中作战人员不过两千出头,却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有了一些大军气象了。
以这种标准回过头来再看自己呆了七八年的折家军,折御卿便有些不满意了。
直到现在为止,折御卿一直都相信,自己的家兵在战场上的表现仍然是优于八路军的。
但是仅此一点并不能让他释怀,他心中有一种感觉,李文革的军队正在一点一滴地赶上来,正在逐步缩小与折家军之间的差距。这种变化的度并不算快,但是却十分均匀,相比之下,作为天下强军的折家军此刻却是停滞不前的,这种局面展下去,总有一天八路军的战力会凌驾于折家军之上,而且这个差距会越拉越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